【菩提樹下說故事】
善用智人之言
●怡萱


從前月氏國有位國王,名叫栴檀罽尼吒,他有三位很親密的朋友,都是非常有智慧的人。

第一位是馬鳴菩薩,第二位是摩吒羅大臣,第三位是遮羅迦良醫。國王對三人十分禮遇,常常請教他們,聽取意見做為進退依據。

馬鳴菩薩向國王進言:「大王若肯聽我的話,未來之世永離惡道,常生善處,常遇善人,不逢災難。」

摩吒羅大臣稟告國王:「大王若採用臣的密語,不要洩漏出去,四海之內都能平定。」

遮羅迦良醫則稟告說:「大王若採納臣的建議,一生之中身體康泰,百病不生,吃任何食物都津津有味,而且絕不橫死。」

國王採納良醫的建議,果然未曾生病。並採用大臣的密語,按照計劃,軍隊所到之處,勢如破竹,四海之內,很快地平定了三方,只有東方尚未歸順。

國王整軍經武,舉兵討伐東方,派遣胡人騎白象為先鋒部隊,自己親自殿後接應。到了蔥嶺,因為山勢險峻,之前所乘的象、馬都不肯前進。國王很驚訝,對馬兒說:「我乘著你征伐,已平定了三方,現在你為何不肯走了?」

國王這麼一說﹐大臣即稟告:「大王!臣先前講過,不可洩漏密語,現在大王已經洩漏,恐怕不久人世。」

就如大臣所言,國王立即感覺自己死期不遠。由於前後征伐,殺了三億多人,自知罪孽深重,將來必受苦報,心生恐懼,立刻懺悔。

國王從此改變自己,不僅建造僧房,還供養飲食、衣服、臥具、醫藥,讓僧眾不虞匱乏,精進地修布施、持戒等各種功德,一點也不敢懈怠。

朝中大臣議論紛紛,認為發動戰爭,導致生靈塗炭,罪大惡極,即使作福,也無法彌補所犯的錯誤。

國王欲解眾人疑惑,下令臣子準備大鑊,裝滿了水,不停地用火燒了七天七夜,把水燒得滾燙,然後投入一枚指鐶,令臣子從沸水中取出來。

眾臣說:「寧願因其他罪過而被殺,此鐶不可能取出。」

國王便問眾臣:「有何方法取出指鐶而不傷手?」

有人回答:「下止其火,上投冷水,不傷人手,可以取出。」

國王就向大家解釋:「先前作惡,好比熱鑊,如今誠心懺悔,只行善不造惡,罪業怎麼不能滅除?由此不墮三途,可望生到人天。」眾臣一聽,解悟其中道理,個個歡喜萬分。

(出自《雜寶藏經》)
【圖說】昔日作惡,譬如燒水,今修諸善,慚愧懺悔,更不為惡,如止火投冷水。

【原文】

時月氏國有王,名栴檀罽尼吒,與三智人,以為親友,第一名馬鳴菩薩,第二大臣,字摩吒羅,第三良醫,字遮羅迦,如此三人,王所親善,待遇隆厚,進止左右。

馬鳴菩薩,而白王言:「當用我語者,使王來生之世,常與善俱,永離諸難,長辭惡趣。」

第二大臣,復白王言:「王若用臣密語,不漏泄者,四海之內,都可剋獲。」

第三良醫,復白王言:「大王若能用臣語者,使王一身之中,終不橫死,百味隨心,調適無患。」

王如其言,未曾微病。於是王用大臣之言,軍威所擬,靡不摧伏,四海之內,三方已定,唯有東方,未來歸伏,即便嚴軍,欲往討罰。先遣諸胡及諸白象,於先導首,王從後引,欲至蔥嶺,越度關嶮。

先所乘象馬,不肯前進,王甚驚怪,而語馬言:「我前後乘汝征伐,三方已定,汝今云何不肯進路?」

時大臣白言:「臣先所啟,莫泄密語,今王漏泄,命將不遠。」

如大臣言,王即自知定死不久。是王前後征伐,殺三億餘人,自知將來罪重必受無疑,心生怖懼,便即懺悔,修檀持戒,造立僧房,供養眾僧,四事不乏,修諸功德,精懃不惓。

時有諸臣,自相謂言:「王廣作諸罪殺戮無道,今雖作福,何益往咎?」

時王聞之,將欲解其疑意,即作方便,勅語臣下:「汝當然一大鑊,七日七夜,使令極沸,莫得斷絕。」王便以一指鐶擲於鑊中,命向諸臣:「仰卿鑊中得此鐶來。」

臣白王言:「願更以餘罪,而就於死,此鐶叵得。」

王語臣言:「頗有方便可得取不?」

時臣答言:「下止其火,上投冷水,以此方便,不傷人手,可取之耳。」

王答言:「我先作惡,喻彼熱鑊,今修諸善,慚愧懺悔更不為惡,胡為不滅?三塗可止,人天可得。」

即時解悟,群臣聞已,靡不歡喜,智人之言不可不用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菩提樹下說故事:無心之過的果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