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論講錄(十三)
●簡智果講述 ●珍沼整理

觀極樂清淨

曇鸞大師,接著教我們觀西方極樂世界是無漏清淨之相。

「菩薩慈悲,正觀之由生」,西方安樂國,是法藏菩薩大慈悲、大智慧正觀之所成就的。慈悲沒有智慧,不能斷惑、不了生死;智慧沒有慈悲,不能度眾生、不能成佛道。

「如來神力,本願之所建」,阿彌陀佛在果地以不思議神通力,與在因地發的四十八大願,所建立的。一切莊嚴,皆導師種智所現,願行所成。

「胎卵濕生,緣茲高揖」,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個個都是蓮華化生。因此就跟三界六道中的胎生、卵生、濕生,作禮告別。

「業繫長維,從此永斷」,「長維」指又長又粗之大繩子,一旦往生西方,惑業苦這三條又長又粗之大繩子,從此就永遠斷除,而不再被它繫縛在三界六道中,生死輪轉。

「續括之權,不待勸而彎弓」,續是牽引,括是箭的末端,搭絃之處。將箭末端,搭上絃,頂住絃的中間,這是射箭前的準備動作,叫「續括之權」。一旦有了射箭前的準備動作,「不待勸而彎弓」,不必有人來勸說,自然就會把「弓」拉滿,把箭射出去,而擊中目標。這比喻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不必人來勸勉,就能自然而然的修福、修慧,行菩薩道,向著無上佛果,勇猛精進!永不退轉!

「勞謙善讓,齊普賢而同德」,這是顯示極樂世界眾生德行。「勞謙」二字出自《易經.謙卦》爻辭,勞為勤勞、功勞,若有人能孜孜不倦、不疲不厭地行菩薩道、利益眾生,雖有功德,又能謙卑、謙虛、恭敬、退讓,叫「勞謙」。

這種「有功德,卻又謙讓」的德行,並不是一時的,而是自始至終,長久以來,都不曾改變。沒有一點勉強,這決不是普通一般人所能辦到,唯有德行篤厚的君子,才能辦到,始終如一。《易經》六十四卦中,最吉祥的卦,就是謙卦,其他六十三卦,有吉有凶,只有謙卦,六爻皆吉!

再說「善讓」,善是萬善,讓是禮讓。將所修的一切善行,不論大善小善,乃至一點一滴,微細善行功德,不據為己有,統統回向給一切眾生,願與一切眾生,同生西方,共證菩提,這叫「善讓」。也是普賢十大願王中的「普皆回向」。

以上「勞謙、善讓」,顯示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,德行的崇高、偉大。大本《阿彌陀經》有一段經文,描寫極樂世界眾生的德行:

「無我所心」:沒有把身外之物,認為是「為我所有」之心。

「無染著心」:對於身外之物,不起貪染、執著之心。

「無所適莫」:「適莫」是「厚、薄」意,極樂世界人民,都以平等心,對待一切眾生,沒有親疏、厚薄分別心。

「無彼無我」:沒有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迷倒心。

「無競無訟」:更沒有「好勝鬪強」、「與人爭鋒」計較心。只有慈悲心、柔軟心、平等心、無厭怠心。

「離蓋清淨心」:遠離五種煩惱蓋──貪欲、瞋恚、昏眠、掉悔、疑之無垢染心。

曇鸞大師最後說:「齊普賢而同德,勝過三界,抑是近言。」極樂世界眾生,個個都勞謙善讓,都向普賢菩薩看齊,都是不退轉菩薩,都與普賢菩薩有同樣的德行。

《往生論》說的極樂世界種種莊嚴「勝過三界道」,這還是就淺近處來說的。事實上,「十方三世佛,阿彌陀第一」,西方極樂世界清淨功德莊嚴,是勝過十方諸佛淨土。

總之「觀彼世界相,勝過三界道」,這二句頌文,要我們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、正二報,種種真實不虛,無漏清淨的功德莊嚴相,遠遠勝過此土娑婆世界中,種種虛偽不實,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不淨的有漏雜染相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有了射箭前的動作,就會把「弓」拉滿射出去。比喻生到極樂世界,自然而然向著佛果,勇猛精進。


【前期連結】往生論講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