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臺教觀略說講記(五十八)
●吳希仁講述 ●智光、淨業整理

(點選講表可放大)
【別教「明觀法」】

接著看第二十八表「明觀法」。《綱宗》云:「此教名為獨菩薩法」,是單獨講大乘菩薩道。「非藏通三乘」,既不同於藏通二教的三乘法,也就是沒有聲聞乘和緣覺乘法;「非圓教佛法」,也不同於圓教純粹的一佛乘法。圓教人修的是「一心三觀」,從因至果都是佛法,都是佛的境界;別教人修的是「次第三觀」,先修空,次修假,最後才修中。

「以界外道諦為初門」,一入手就是修界外的道諦,也就是行不思議六度、十度。因為道諦是用來對治前面的苦諦和集諦的,而界外的道諦,就是可以對治界外的苦諦和集諦。界外的苦諦,就是指藏、通二教所證的偏真涅槃果,也就是平常所說的掉入涅槃坑,只走到三百由旬的化城而已;界外的集諦,則是指藏通二教人證入真諦理後,跟空慧相應的無漏行。換句話說,就是指方便有餘土的果和因。

「是界外大教」,別教是屬於界外的大乘教。「無復二乘,而能接通」,在別教的教義中,沒有羼雜聲聞乘、緣覺乘法,但是能夠接引通教,通教根性利的人,就可以被接。因為通教利根人,修體空觀時,不但能見空,且能兼見不空,不空即是中道,這時就會被接入別圓二教。

「通教三乘,既被接後,皆名菩薩,不復名二乘也。」這是什麼意思?先說「三乘被接」,通教共十地中,從第三「八人地」、第四「見地」伏斷三界見惑,一直到第七「已辦地」、第八「支佛地」,斷盡三界見思惑,都有可能被接。被接之人,又分上、中、下三根,早一點被接的人就是上根,晚一點被接的就是屬於中下根。被接了以後,還是在通教的第九菩薩地,還保留菩薩地位,其實已經是別圓教的菩薩了,也就是別圓教的菩薩來應現的。

在藏經中,有時候前面稱比丘、稱阿羅漢,後面卻稱他為菩薩,這就是被接了。例如《無量壽經》中,釋迦佛介紹阿彌陀佛的本生本事,在發四十八願之前,稱法藏比丘;發四十八願後,則改稱法藏菩薩了。

別教十乘觀法

「十乘觀法」,介紹別教修行的具體內容。不論任何法門,都不離開十乘觀法,念佛法門也是一樣。

第一是「觀境」,「觀中道境」,別教人一發心修行,便緣中道而觀。他所觀的中道是屬於「但中道」,所以是「迥出空有」,超出空、有之外,不包括空,也不包括有,這是別教所觀的境界。如果是利根的人,一觀中道法性之理,就悟進去了。

若是中根之人,還須第二再「發心」,必須「緣四弘誓」,依照無量四諦的境界來發四弘誓願,這個精神一定要籠罩。因為所觀照是中道法性,所以「普為法界」,普遍的為法界所有一切眾生,上弘下化。其發心大得不得了,跟前面藏、通比起來,廣狹度差很多了。

第三「修止觀」,「安心止觀」,就是安心在別教的止觀上修定修慧。「定愛慧策」,因為修止就有定,有了定怕容易產生「法愛、法執」,而貪著在定上,所以必須「慧策」,用修觀的智慧來策勉他。讓修止觀時,定慧能夠等持,能夠平均,這樣子才能夠破除煩惱。

第四「破法遍」,這個法就是指「三惑煩惱」,即見思、塵沙、無明;「次第遍破」,依次第來普遍地破除,即十信十住用從假入空觀,伏斷見思惑;十行用從空入假觀,遍學四教四門,斷界外塵沙惑;十回向修習中觀,伏根本無明;登地之後,破根本煩惱。

第五「識通塞」,認識通法和塞法。「三觀為通」,這裡的三觀是指次第三觀。即以次第三觀來破除三惑煩惱,三惑煩惱是塞法。「傳傳檢較」,傳傳是輾轉之意,就是不斷地在每一個階位上加以檢驗、分析,也就是該通的讓他通,該破的讓他破,都要配合修行的時機,一步步的往前推進。

第六「調適道品」,道品就是指三十七道品,「三七道品」,不是只有藏通二教的人用,別圓二教的人也要用。所以在《大集經》裡說:「三七道品是菩薩寶聚陀羅尼,是行道法,趣涅槃門。」可見別圓二教也可以做為證道法。「證中無漏」,如此不斷調適精進、精進調適,最後證得中道無漏之法。

第七「對治助開」,如果這樣還不行,「藏通法門」,就得藉藏、通二教的事相法門,如修不淨觀、數息觀等等。「助開實相」,來幫助打開三解脫門,而證得中道實相。以上二至七,這是中根的人。

第八是「知位次」,接著下根之人,還要善知修證位次,避免發生以凡濫聖的過失。「七位差別」,別教菩薩從修因到證果,分為七個階位。即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覺、妙覺。這七種菩薩階位的差別,都要清楚明白。「能免叨濫」,才能免除叨濫的過失。「叨」是「叨陪末座」,本來還不夠資格,你卻坐上去了,那不行。「濫」是「濫竽充數」,就是怕以凡濫聖,其實是凡夫,卻要冒充聖人,那也不行。

第九「能安忍」,能安然忍受各種順逆境界的考驗。「離強輭賊」,經教上所謂「八風吹不動」,八風包括「利、衰、毀、譽、稱、譏、苦、樂」,裡面即有四個強賊、逆境,四個輭賊、順境。譬如說「利衰」,利,做什麼都非常順利,這是屬於輭賊、是順境;衰,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,就是屬於強賊、是逆境。乃至於「毀譽」,有毀謗你的,也有讚歎你的,那也是強、輭二賊。

總之對於八風境界的考驗,要都能夠不受影響。「策信入住」,如此才能夠加速修滿十種信心,趕快進入初住,進入初住就保險了。還沒有進入初住以前,都有退轉的可能,所以要能夠安忍。譬如舍利弗,過去行菩薩道,修十種信心位,修到第六信心位時,就是因為未通過天人乞眼的考驗,一生退心,從此五百世不聞大乘佛法,吃的虧可大了!

第十「離法愛」,已經入了住位,甚至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,已經破了見惑、塵沙惑了,但是在這個時候很容易有法愛、有法執。所以還要「策三十心」,策勉三十心,三十心就是三賢位的人。能夠「令入十地」,進入十地位,破根本無明惑。也就是從相似位,進入分證位。

最後,總結一下別教的「十乘觀法」,搭配上中下三根修行。即《止觀大意》上所說:「上根唯一法,中根二或七,下根方具十。」這就是別教的大致情形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舍利弗,過去行菩薩道,修到第六信心位,未通過天人乞眼的考驗,一生退心,從此五百世不聞大乘佛法。


【前期連結】天臺教觀略說講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