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〇三):泰伯篇.第十六章
●子圓


  泰伯第八

子曰:「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,悾悾而不信,吾不知之矣!」
●圖:宜倫

孔子說:「勇敢進取,又敢說話,但是內心不正直;無知愚魯,做事不謹慎;外表誠實,說話卻沒信用。以上這三種人違反常理,我不知道如何教化他們!」

「狂而不直」,「狂」是進取,心直口快,毫無心機,內心不會歪歪曲曲,這是可取的。假使心中不直,表裡不一,這樣的狂者便無可取,會危害社會,擾亂大眾。

宋朝賢相范仲淹,從小就以天下為己任,所作《岳陽樓記》一文,抒發了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的大志向。他在朝為官時,對於有利國家百姓,應該改革的事,常常奮不顧身,向皇帝上書進言,引領了當時士大夫崇尚氣節的風氣。范仲淹每晚就寢前,一定反省自己當天所做的工作。如果與所領俸祿相稱,就睡得熟;若比不上,便輾轉難眠,第二天一早趕快補上。這種積極為國為民,又內心正直不阿,不為自己求私利的作為,是使世間得到真正安穩的大人才。

「侗而不愿」,「侗」,童蒙無知的樣子。「愿」,謹慎小心。無知愚魯的人,看起來呆頭呆腦,他的好處就是照規定辦理,不會自作主張。例如派他負責看門,他就實實在在看好門。無知愚魯的人若自以為是,喜歡出主意,就常常會惹來無妄之災。

「悾悾而不信」,「悾悾」,老實的樣子,容易讓人產生信賴。如果外表老實卻虛偽欺騙人,說話不實在,遲早會被識破而遭人唾棄!

「吾不知之矣」,孔夫子有修養,說話含蓄,對於以上這三種人,只說自己不知如何教化。假使我們的朋友有這三種人,要敬而遠之。但也不必對他們痛惡太過,反而使他們搗亂破壞。

從本章可以學習觀察「狂而直」、「侗而愿」、「悾悾而信」的人,是可取可教化的。更進一步自我反省,是否犯了「狂而不直」、亂出主意、不說實話的毛病?假使發現了,就要勇於改過,才符合孔子施教的苦心!

【圖說】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,悾而不信,孔子對這三種人,感歎不知要如何教!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