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鑑往知來】
固守直道的李絳(下)
●方璞


宦官吐突承璀很得憲宗恩寵,為了哄憲宗開心,特別在安國寺中建碑樓,並在樓中豎了一塊巨大的「聖德碑」,想討好憲宗,對憲宗歌功頌德。他奏請憲宗,碑文由翰林學士來撰寫,還聲稱自己已備妥重金,作為潤筆酬謝。憲宗一聽,自然高興,便指定李絳執筆。李絳對憲宗說:「堯、舜、禹、湯這些聖王明君,從來沒有立碑來誇讚自己的聖德,只有秦始皇巡遊的時候,刻石高抬過自己。不知陛下想師法何人呢?」憲宗無言以對,便命吐突承璀把聖德碑連同碑樓一起拽倒。

吐突承璀非常不甘心,說:「碑樓太大,難以拽倒。」希望能拖延些時間,好有轉圜餘地。沒想到遭憲宗呵叱說:「不會多用幾頭牛來拽嗎?」吐突承璀不敢再多言,最後用一百頭牛,終於把碑樓拽倒。

有一次憲宗對李絳說:「諫官議論朝政,好多都誇大其詞,與事實並不相符。朕想揪出其中最離譜的一、二人,加以嚴懲,並儆醒他人。」李絳回應說:「陛下萬萬不可!臣子的生死,全掌控在陛下的喜怒之間,在這種情形下,敢於進諫忠言的本就不多了。即便有,所諫內容已是經過再三思量,幾經刪改後,才呈給陛下的,遠不及原本真實想法的十分之二、三了。如此,陛下還覺得離譜,無法容忍嗎?古來明君都急於求諫,唯恐臣子不言,聽不到真話。陛下怎能怪罪諫官呢?若是怪罪諫官,無異是要天下人都三緘其口,這絕非是社稷之福呀!」憲宗終於被說服,而放棄懲處諫官。

穆宗沉緬於遊獵巡幸,李絳時任御史大夫,多次極力諫阻,均未被採納,便借病去職。文宗時,被召為太常卿,出任山南西道節度使。太和三年,蜀地遭到入侵,李絳奉旨入蜀救援,臨時招募了新兵千餘人,行至中途,敵軍已退走,便將招募來的新兵遣散,讓他們各自返家。新兵們嫌遣散費太少,心中很是不悅。同行的監軍|宦官楊叔元,素來嫌惡李絳,便趁機散播李絳吞沒遣散費的謠言,激起了兵變,李絳與其幕僚都不幸遇害,卒年六十七歲。之後,楊叔元的惡行被揭發,遭到流放,朝廷亦追贈李絳為司徒,諡號「貞」。

李絳歷仕德宗、順宗、憲宗、穆宗、敬宗、文宗六朝,是中唐時期的名臣。不論官居何職,都能固守直道,盡心匡諫,敢犯龍顏,不避生死。根據統計,歷史上諫疏最多的大臣便是李絳。他作為諫官,該有的錚錚鐵骨,與大名鼎鼎的魏徵相較,也是毫不遜色。

(全文完)

【圖說】宦官為康憲宗立「聖德碑」,因李絳一番話,憲宗命人用一百頭牛拽倒。


【前期連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