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〇四):泰伯篇.第十七章
●子圓


  泰伯第八

子曰:「學如不及;猶恐失之。」
●圖:宜倫

孔子說:「未學到時,像趕不上而迫不及待的學習。學到後,又怕失去而時常溫習。」

本章孔子教導學習,分為兩種不同情形:「學如不及」,是指剛開始學習,尚未學到的情形。「猶恐失之」,則是學到以後的情形。

「學如不及」,「學」,覺悟所不知道的。「及」,達到、趕上的意思。學習新的事物道理,有追趕不到的心態,促使自己發憤進取,趕上覺悟。

「猶恐失之」,「猶」是尚且的意思,「恐」是畏懼。一般人的毛病,學到後就放鬆懈怠,以為費盡千辛萬苦學會了,可以好好休息,就將原來的學習置之一旁。時日一久,漸漸生疏,等到要用時,卻是若有若無,派不上用場。辛苦學會的反而徒勞一場,實在可惜!

古人教學最注重復習,元朝程畏齋先生撰有《讀書分年日程》,他訂的教學方法紮實深入。如教導剛入學的孩童,必定要求,剛接觸的生書,一定要看著書,讀得正確而清楚,至少要滿一百遍。接著,再將會背的經文,也要背滿一百遍。整本書分段都讀滿一百遍及背滿一百遍後,就要整本書從頭至尾,通本熟背二、三十遍,沒有生疏及錯誤,熟背如流,這樣才算建立基礎。

結業前,必定復習所背熟的經文,每週至少一遍。如此用功,終身不忘。程畏齋先生的教學方法,得到了當時中央主管教育的國子監肯定,並且頒布給地方教育單位實施。

北宋五子之一的邵康節先生,隱居山中讀書時,嚴冬不用火爐取暖,酷暑不用扇子搧風,專心一致的學習。李之才先生非常欣賞他的好學,傳授他貫通天人之學的《周易》。

康節先生奮發學習《周易》,雖然整部經文都已學過,總覺得未能深入其中精微之處。他把《周易》經文抄寫下來,貼在書房的牆壁上,每天讀誦十遍。真積力久則入,後來成為《易》學大家,也寫下多部《易》學大著,嘉惠後代學者。

志在學習有益身心性命的學問,一學習就要抖擻精神,去掉懶散悠忽的習氣,深怕來不及。學起來後,要保持規律的復習,層層深入,如此學業才有成就的一天。

【圖說】孔子說:未學到時,像趕不上而迫不及待的學習。學到後,又怕失去而時常溫習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