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勸信流通之八
●雪窗研學小組


【要解】
問:但聞諸佛名,而未持經,亦得護念不退耶?
答:此義有局有通。《占察》謂雜亂垢心,雖誦我名而不為聞。以不能生決定信解,但獲世間善報,不得廣大深妙利益。若到一行三昧,則成廣大微妙行心,名得相似無生法忍,乃為得聞十方佛名。
此亦應爾。故須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,方為聞諸佛名,蒙諸佛護念。此局義也。通義者,諸佛慈悲,不可思議,名號功德,亦不可思議。故一聞佛名,不論有心無心,若信若否,皆成緣種。佛度眾生,不簡怨親,恆無疲倦,苟聞佛名,佛必護念,又何疑焉。

【研討】
問:如何能稱「聞佛名」?
答:據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,「聞已」、「執持」至「一心不亂」,方為「聞諸佛名」,內涵包括:聞慧,聞而有信願;思慧,執持名號,無時暫忘(事持),令不暫忘(理持);修慧,得一心不亂。如此才有資格稱作「聞佛名」。
問:為何區分局義、通義?
答:局義知其非淺,通義令生信心。如言「六即佛」,「六」階位分明則不會起增上慢,「即」則不會自我退屈。局、通之分,並非佛對眾生有差別,而是眾生根機不同,受用有別。如一雨均霑,大樹得多、小草得少,非雨有偏差,而是草木之限、自我的障礙。
問:我們應取法局義或通義?既有通義,何需局義?
答:修通途法門,須戰戰兢兢、不敢忘懷。念佛法門則至簡至易,因此,淨土行人容易流於懈怠、懶惰,不得往生,僅種遠因。通義可引人向善,有念佛則有護念,但這樣的念法是沒辦法往生的。指出局義,則有策勵的作用,要往生就要依此下功夫,不可懈惰。
問:何謂「雜亂垢心」?
答:依蕅祖《占察善惡業報經疏》云:雜者,不達心外無法。亂者,自心還取自心。《楞嚴經》云:「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。」以能見之見分還取所見的相分,又於其上攀緣影相,亂上加亂。垢者,妄取種種染著。故《占察善惡業報經》說:「若雜亂垢心,雖復稱誦我之名字,而不名為聞。以不能生決定信解,但獲世間善報,不得廣大深妙利益。」
問:何謂「決定信解」?
答:對一實相完全無疑,決定深信。思維萬法唯識之理,決定勝解。決定相信有真如本性,決定理解萬法不離心識,如此來專念佛名、專禮彌陀,即為修一行三昧。
問:何謂「相似無生法忍」?
答:無生法忍者,觀中諦理,諸法無生無滅之理而諦認之,心安住不動。得無生法忍,即證阿鞞跋致。相似者,三賢位菩薩尚未證得無生法忍,暫時安住在一行三昧,境界和登地菩薩一樣,故名相似。
問:生決定信解,乃為得聞十方佛名,為何如此才蒙佛護念?
答:聞已有信願,執持名號無時暫忘,至理一心、事一心、相似一心,或常一心、暫一心,此人對往生決定信解。如此信願行者,發菩提心,必蒙諸佛讚歎護念。
問:「聞已、執持、至一心不亂」,方得往生,感覺難度很高,是否往生機會微小?
答:一心不亂,雪公在《佛學問答》列出六種:「理一心、事一心、長時一心、短時一心、平素一心、臨終一心」,只要相似一心不亂,伏惑即可往生。
  一心的條件雖寬,但應自我警策,取法乎上,雖不能至,心嚮往之。以局義為目標,自我要求,如此朝聞道夕死可矣,此生方能了無遺憾。
【圖說】自心還取自心,以能見之見分還取所見的相分,又於其上攀緣影相,亂上加亂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勸信流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