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勸願流通之一
●雪窗研學小組


【經文】
舍利弗,若有人已發願、今發願、當發願,欲生阿彌陀佛國者,是諸人等,皆得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彼國土,若已生、若今生、若當生。是故舍利弗,諸善男子、善女人,若有信者,應當發願,生彼國土。

【要解】
已願已生,今願今生,當願當生,正顯依信所發之願無虛也。非信不能發願,非願信亦不生。故云若有信者,應當發願。又願者,信之券,行之樞,尤為要務。舉願則信行在其中,所以殷勤三勸也。
復次願生彼國,即欣厭二門。厭離娑婆,與依苦集二諦所發二種弘誓相應。欣求極樂,與依道滅二諦所發二種弘誓相應。故得不退轉於大菩提道。

【研討】
問:經文前一段和此段,都有「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」,二者有何不同?
答:前一段言「信」,此段言「願」,啟信、發願皆得諸佛護念不退。
問:既前信、願已皆得不退轉,為何後文又言「於彼國土,若已生,若今生,若當生」?
答:啟信、發願得諸佛護念不退轉,尚未成佛果。若欲成佛,必須往生,往生極樂是成佛捷徑。
問:「非信不能發願」。此處「信」所指的範圍為何?
答:信釋迦牟尼佛所說:有世界,名曰極樂。有佛,號阿彌陀。
問:為何特言「若有信者,應當發願」,是否有人有信但未發願?
答: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》:「若有淨信諸善男子,或善女人,一切皆應於無量壽極樂世界清淨佛土,深心信解,發願往生,勿行放逸。」深信必發願,淺信或想靠自力者,則未必發願往生。
問:何能「今願今生」?
答:因為極樂世界不出我今現前一念心。就「理」上說,心性遍一切處,一剎那願生,一剎那即生。就「事」上說,彌陀願不虛發,此刻發願即感應道交,極樂世界的蓮花即不斷生長,不待日後。
問:如何「發」願?
答:《彌陀要解便蒙鈔》云:「依苦諦,發眾生無邊誓願度。依集諦,發煩惱無盡誓願斷。依道諦,發法門無量誓願學。依滅諦,發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若真知苦,想斷集,能慕滅,肯修道,一聞淨土法門,就會「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」,發出往生的深切願力。
問:信願行三資糧,淨土修行人最缺什麼?
答:表面看似最缺「行」的資糧,但無法力行的原因須往前推,是在於「願不切」。願不切關鍵又在於「信不過」。沒有實信,願建立不起來,行更無法到位。
  善導大師云:「有行無願,其行必孤。有願無行,其願必虛。行願雙資,方登寶地。」蕅祖也說:「非信不足啟願,非願不足導行,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。」
  故三資糧必須具足,不可割裂,因信願行三者是連動的。信得真實,生淨土的願就會懇切。願得切了,佛號就念得勤。念佛不輟,則信心增長,願力加深。三者互為因果。
問:「願者,信之券,行之樞,尤為要務」,「願」為何如此重要?
答:券者憑證契約,有「願」表示對淨土往生有信心。樞者門軸,方便開啟門戶,有願則能驅動行持念佛。雪廬老人《阿彌陀經講表》提出三點:
  一、願為前導,尤其臨命終,平時所發之願引導往生。
  二、願力相應,彌陀大願與眾生願心交感,方能感應,被接引。
  三、願是具欣、厭二門的菩提大道,發願就是發菩提心,可圓滿菩提大道。
問:何謂「誓」、「願」?
答:誓,自制其心。願,志求滿足。修行有恆心、有毅力、耐得住寂寞、有始有終,就在於能自制其心。將要懈怠、散亂時,心有約制、志求滿足,自不鬆散,不達目的誓不罷休。學佛須自己有所約制,志求滿足。沒有誓、沒有願,必然悠悠忽忽,一事無成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勸信流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