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唯心造
●瑞華


今人愁苦,則晴日和風皆成憂隱。今人快樂,則疾風暴雨皆成暢適。何關他天地萬物事?(明代袁宏道)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》第九卷,佛告訴阿難及大眾,十方微塵國土,皆因眾生迷失真心,頑固妄想而安立世界。若有人認真修行,徹證真如,歸向本性時,十方國土,都將銷滅。

在明朝廣真法師所著《一貫別傳》中,有人發問:「假使有一人破妄顯真,歸向本性,徹證真如本性,那麼十方虛空世界,皆會毀壞殞落。果真如此,則釋迦牟尼佛成佛後,應該沒有天地很久了,為何十方世界還是存在呢?」

廣真法師回答說:「明朝時,有人問袁宏道:『孔子是達到中正和平的人,為何春秋時代,天地不能自然運行、各安本位,萬物不能自然生長?』

袁宏道說:『有人愁眉苦臉時,即使當下風和日麗,也覺得憂傷。有人快樂無比,即使遇到颱風或暴雨,也覺得舒適暢快。這和天地萬物有何關係?只因每個人的心境感受不同罷了。』

若就孔子的境界說,天地實實在在是各安其位。就釋迦佛『證得真如』來說,十方世界實實在在是毀壞殞落了。這不是粗淺輕浮的凡夫所能理解的。如果十方世界沒有殞落消亡,天地就不會各安其位。天地沒有各安其位,十方世界也不會殞落消亡。兩者之間,不是用凡夫的見聞覺知或心思計慮,可以窮盡其理的,何必費盡心思去深求?」

佛陀徹證真如實相,看見自己的國家迦毘羅衛國滅亡了,佛眼所見是「空」,所以神色坦然。阿難隨侍在側,所見皆「有」,當他見到迦毘羅衛國的殘破,想起釋迦舉族被滅,不禁痛哭流涕。孔子處在春秋亂世,但心境已達「中正平和」,隨心所欲不逾矩,在孔子眼裡是「天地位焉,萬物育焉」的境界;但是百姓感受的卻是「君臣易位,戰亂不斷」,活在恐懼之中。

人心領悟境界不同,看的世界就不同,因此須在心地上用功修證,從君子而聖賢,從凡夫到成佛,到那時「天地萬物,十方虛空」便無有恐怖,無有顛倒,無有夢想,唯有究竟的安和光明。

【圖說】佛告阿難及諸大眾:汝等一人,發真歸元,此十方空,皆悉銷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