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大礙行(二)
●吳思飛老師講述
●潘玉鳳老師筆記

三、究心不求無障,心無障則所學躐等,學躐等必未得謂得,解障無根,即障自寂,障不為礙,以障礙為逍遙。

○標示徵起:

「究心不求無障」──於究明心性之歷程上,不求無障礙,也不可能無障礙,既不能免,則迎之!謝之!

如蕅祖二十歲,詮《論語》至「顏淵問仁……天下歸仁」,不能下筆(遇障),廢寢忘餐三晝夜,大悟孔顏心法(後自謂此時所悟與陽明同)。

二十三歲,聽《大佛頂經》,又遇到一關……悶絕無措(遇障),因而決意出家體究大事。

二十四歲聞古德法師講《唯識論》,又遇到一個大關(遇障),與古德師一問一答之下,汗流浹背,不能分曉,竟往徑山坐禪。二十五歲夏天,逼拶功極,身心世界,忽皆消殞,將前之疑情打破,從此性相二宗,一齊透徹。

後學天臺、教觀十五、六載(四十歲左右),自謂僅沾法海一滴,反觀二十歲所悟孔顏心學,又今一滴中之一滴矣!

故每嘆云:「道曠無涯,逢人不盡,大悟一十八,小悟不計數!」故知障礙關關卡卡,要在能一關一關衝破,方能腳跟點地,知見圓明也。(禪宗有三關說。)

又如王陽明年輕時聞朱熹格致之說(即物窮其理),乃即門前竹子而格之,窮究之,不得結果而吐血!後來被貶龍場驛,居夷三載,頓悟良知,一洗漢宋諸儒陋習,直接孔顏心學之傳。其歷程亦甚為艱辛也。

又如大慧宗杲禪師,其參學歷程,可說關關卡卡,千錘百鍊矣!

故知究明心性之歷程,障礙關卡必不能免,若無障礙,沒有一關關衝破,則其人悟境必不紮實、不透徹,恐非真悟;只是剽竊揣度,凡情意見卜度而已!故須歡迎障礙!感謝障礙!


○反明病根、詳列病症:

「心無障,則所學躐等」,逾越等級,學不紮實,沒有真知灼見。「學躐等,必未得謂得」,沒衝過這些關卡,沒到這一層境界,卻自以為到了,其實是凡情卜度而已。如是則成了增上慢,大妄語矣!


○出正義:

隨遇障緣,即起覺照,「解障無根,即障自寂,障不為礙」,了達障礙,緣生如幻,本無根由,障礙自然消滅,障不能為障矣。


○顯力用:

如此,則反能「以障礙為逍遙」。障不能礙,當下即逍遙自在矣。

【圖說】禪宗有三關說。故知障礙關關卡卡,要在能一關一關衝破,方能腳跟著地,知見圓明。
四、立行不求無魔,行無魔則誓願不堅,願不堅必未證謂證,達魔妄有,究魔無根,魔何能嬈,以群魔為法侶。

○標示徵起:

「立行不求無魔」──修行含自利利他之「行」,不可能無魔障,所謂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,又謂「好事多磨」,可知。既不能免,則迎之!謝之!下文反明。


○反明病根、詳列病症:

「行無魔,則誓願不堅。」沒有魔障,則誓願未經考驗,磨練得不夠堅固;經得起考驗,才是真正堅固。吾友基督教徒言:「遇到任何障難,皆是上帝給我的考驗、磨練!上帝就是要把你磨成祂希望你成為的那個樣子。」如此信心可謂固矣!遇任何事,不會退怯矣!


○出正義:

隨遇魔障,即起覺照──「達魔妄有,究魔無根,魔何能嬈」?如《楞嚴》五十種魔,乃至人世間種種魔障,皆緣生性空,我不懼之,則彼自奈何不了我!


○顯力用:

如是則反能「以群魔為法侶」,魔反為我之同行善知識。

五、謀事不求易成,事易成則志存輕慢,志輕慢必稱我有能,量事從心,成事隨業,事不由能,以事難為安樂。

○標示徵起:

「謀事不求易成」──謀畫事情,不求易成。實則辦過事情者,皆知無有一事易成(事非經過不知難)。既不能免,則迎之,謝之!下文反明。


○反明病根、詳列病症:

「事易成,則志存輕慢」,沒碰過釘子,易起輕慢心。「志輕慢,必稱我有能」,以為自己多了不起,多有能耐,「我見」、「我慢」煩惱增長矣!

道證法師言其剃度師,為廣老弟子,承天寺建好時,廣老為折其我慢、我見,乃於眾客來訪時,當場言:「有人『狂憨神』在起(意即狂妄愚癡發作),以為承天寺都是他蓋的!」連續數月數落之!

道證法師一直到臨終前開示,仍在強調念佛之心態──吾人念佛,佛來應接,不要以為是自己功夫很好,自己很有能力!而是佛有大勢力、大神通,佛知道吾人在念祂、向祂求助;也是佛的大慈悲,非救我不可的大願力,所以急急趕來應接吾人。所以吾人能往生淨土,乃是仗佛慈力,而不是自己多麼有本事!如是念佛,不存我見,才真能與佛相應。(念佛存「我能」,與佛成隔閡矣!)


○出正義:

值遇事情,即起覺照──「量事從心,成事隨業,事不由能」,計量事情,是由眾人心力為之,成就事情,是由眾人身口業為之,只有眾多三業(身心五蘊)因緣和合,不見有「我」及「我能」也。照見五蘊空,困難來時,就是要增長功力之時。


○顯力用:

既不求易成,則不怕事難,反能「以事難為安樂」。


(待續)
【圖說】「行無魔,則誓願不堅」:沒有魔障,則誓願未經考驗,磨練不夠堅固;經得起考驗,才是真正堅固也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十大礙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