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論講錄(十八)
●簡智果講述 ●慧玲、如實整理

(圖:五劫思維阿彌陀如來)
【圖說】極樂世界,由法藏菩薩,大慈悲願,大慈悲行,建立起來的!
【正道大慈悲,出世善根生】

這句是觀察西方極樂世界依報功德莊嚴相的第三種「性功德」。

「性功德」之「性」字何義?

曇鸞大師,在《往生論註》云:「性,是『本』義。」性是本體、根源。極樂依報種種功德莊嚴相的本體根源為何,是怎麼建立起來的?頌文說:「正道大慈悲,出世善根生」,西方極樂世界依報之種種莊嚴相,是由:

(一)正道:上求下化的菩提心。

(二)大慈悲:拔苦予樂之大慈悲心。

(三)出世善根:無漏清淨之出世善根。

以這三者為本體,建立起來的。

一、正道

何謂正道?大本《阿彌陀經》云:「無上正真道意」,《往生論》簡稱為正道,趣向涅槃的正直大道,也就是指無上菩提心。菩提舊譯為「道」,新譯為「覺」,菩提心即道心、覺心。

菩提心有二大任務:

(一)上求佛道。上求佛道時,雖然聽聞佛道長遠,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,不斷的修行,卻不生起退怯之心。

(二)下化眾生。下化眾生時,雖然發現眾生剛強難化,也不生起厭倦之心。如是具足上求下化的廣大心、堅定不移心,叫菩提心。

這樣的菩提心,就是建立淨土的根本原因!

《維摩詰經‧佛國品》,佛云:「菩提心是菩薩淨土」,發菩提心是菩薩成就淨土之主要因素。易言之:淨土是如何建立起來的?曰:發菩提心。根據經典記載,菩提心有能生之意義。

大本《阿彌陀經》載,在世自在王佛座下,有一位國王聽聞到世自在王佛說法,法喜充滿,心開意解,發起無上正真道意,捨棄國家,放棄王位,出家修行,名叫「法藏」。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,表明他自己心中的希求和願望,他要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,修六度萬行,建立一個具足無量無邊功德莊嚴之世界,令十方世界眾生來到他所建立之世界,都能斷除一切生死苦惱,永遠獲得安穩、快樂。並懇請世自在王佛作證,證明我法藏,今天所發菩提大願,真實不虛,絕不改變。

由這段記載,可知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座下,最初發起的這一念是無上菩提心,就是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的最初因素。證明「菩提正道」就是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根本原因。

二、大慈悲

大慈悲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個重要因素。上文所說最殊勝的菩提心,又從何處生?

《華嚴經‧入法界品》云:「譬如金剛,從金性生,非從餘寶生。菩提心寶亦復如是,(從)大悲救護眾生性生,非餘善生。」金剛是從金屬類生出來的,不是從珊瑚、琥珀、硨磲、瑪瑙等寶物所生。最殊勝的菩提心寶,是從大慈大悲,救度護念一切眾生心中生出來的,不是從其他的善法生出來的。可知菩提心是由大慈悲心所發。

《普賢行願品》,第九大願「恆順眾生」的經文云:「諸佛如來,以大悲心而為體故。因於眾生,而起大悲。因於大悲,生菩提心。因菩提心,成等正覺。」十方諸佛如來,都是以大慈悲心作為自體,觀眾生遭受生死苦惱,而發起大慈悲心。又依著大慈悲心,而後生起菩提心;最後再依著菩提心,成就無上佛果,及莊嚴之淨土。

又「慈悲心」也是菩薩淨土,《維摩詰經‧佛國品》云:「四無量心,是菩薩淨土。」慈悲喜捨,這四無量心,是菩薩成就淨土之主要因素。

慈無量心—是給予一切眾生安樂之心。

悲無量心—是拔除一切眾生苦惱之心。

喜無量心—是見一切眾生離苦得樂,深生歡喜慶幸之心。

捨無量心—將慈心、悲心、喜心,完全放下而不執著!

這四無量心總不離「慈悲」二字,故慈悲就是菩薩建立淨土主因!極樂世界,由阿彌陀佛之前身法藏菩薩,所發的大慈悲願,所修的大慈悲行,建立起來的!

趙宋時代,由法賢所翻譯大本《阿彌陀經》,說到法藏菩薩,來到世自在王佛座下,發了廣大的慈悲願,法藏菩薩說:

所有無邊世界中:所有十方無量無邊,一切世界之中。

輪迴諸趣眾生類:沉淪在三界六道中生死流轉的所有一切眾生。

速生我剎受安樂:趕快往生到我所建立之淨土來,「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」!

不久俱成無上道:不久之後,個個都成就無上之佛道!

願我精進恆決定:願我法藏這一念拔苦予樂的大慈悲心,永遠精進不退,永遠堅持不變!

常運慈心拔有情:我要常常運用大慈悲心,拔除一切眾生之痛苦,給予一切眾生平安快樂。

度盡阿鼻苦眾生:除非將阿鼻地獄中,受苦無有間斷之五逆十惡眾生,統統度完。

所發誓願永不斷:否則,我法藏所發之廣大慈悲誓願,就永遠無有間斷!

由以上這偈頌,可知:拔苦予樂的大慈悲願,確實是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國土的主要因素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法藏比丘發菩提心,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是建立極樂淨土的根本因素。


【前期連結】往生論講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