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偉大史家司馬遷】
五帝本紀第一
黃帝、顓頊、帝嚳
●王令樾

(圖:漢代畫像石‧蚩尤)
【圖說】軒轅徵集四方部落的軍隊,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。
五帝本紀

〈五帝本紀〉是《史記》的第一篇,記載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堯、舜五位帝王。

中國信史從《尚書》開始,《尚書》採取可信的資料,記載從堯、舜開始。司馬遷依據相關典籍資料,及過往遊歷黃帝、堯、舜所轄之地,見其風俗教化,領悟出許多事象道理,於是取其較可信且雅正的部分,寫了〈五帝本紀〉,將民族歷史溯源至黃帝,確立炎黃子孫的源頭,華夏民族的始祖。

黃 帝

今觀史書,黃帝統理炎黃子孫,而堯、舜以來的政治制度,治國理念與方法,源於黃帝,而後有所因革損益;三代以來,中國帝王多是黃帝後裔,足以說明中華民族的歷史開端,的確應從黃帝開始,司馬遷的見解有其可貴性。

姓氏及出生

黃帝本姓公孫,因居軒轅之丘,故名軒轅。因為在姬水旁長大,後改姬姓,長大後居於有熊國,又稱有熊氏。

相傳黃帝出生在夏曆的三月初三,或說是生在二月初二,因此坊間傳說裡有「二月二龍抬頭,三月三生軒轅」的諺語。生下來就神奇靈異,幼小時即見聰慧多智,長大後勤勉通達。

戰役

黃帝與炎帝分別統治兩個部落,當炎帝想侵犯其他部落國時,各國就歸順軒轅。軒轅得到很多國家擁護後,政治清明,順應四時五行,教百姓播種五穀,安撫遠近百姓。其後整頓軍隊,和炎帝戰於阪泉,最終炎帝被打敗,軒轅統一中原各部落。

軒轅、炎帝屬於華夏族群,而另一部落領袖蚩尤,屬於東夷族群。蚩尤是九夷首領,他勇敢善戰,常常作亂,軒轅徵集四方部落的軍隊,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。《列子‧黃帝篇》、《山海經》記載作戰經過,但因皆是傳說,故《史記》略去不言。

據說,剛開始黃帝九戰九不勝。蚩尤有一次利用大霧,讓黃帝軍隊被困三天三夜。軒轅臣子發明指南車,能辨別方位,才衝出濃霧。

另一次蚩尤請神相助,於是雷電交加,風雨大作,又困住軒轅的軍隊。軒轅就請玄女阻止風雨,天氣立即晴朗,趁機快攻,得到最後的勝利。

軒轅被尊為天子,這就是黃帝。黃帝開啟封建的雛形,成為天下的共主,開創中原一帶的華夏民族。

治理及發明

治理上是先安內而後攘外,首要是安頓百姓。

黃帝仰觀天象,俯察地理,推算歷數,建立曆法,教百姓順應自然節候耕作;嫘祖教民織布,並開啟百官各司其職的制度。更順應天地陰陽四時的綱紀,制定死生的禮則;發明指南車、文字符號,促進文明發展;奠定軍隊紀律、作戰方法,並製作兵器。

所以文武兩方面,都為後世奠定很好的基礎,德澤廣被天下及後世,這就是黃帝的功績。

稱號及功績

黃帝這個稱號,一般皆解釋為「黃」代表五行的土德,軒轅為天子,有土德的瑞徵;「帝」指軒轅的德澤相配於天地,故稱之為帝。

歸納《史記》對黃帝功績的記載,可得出三點要義。

第一:黃帝平亂,必於平定後立刻離去,並無拓展版圖的野心,突顯他尊重各個部落國的自主權,可謂奠定了和平治國的理念。

第二:他施政以安撫百姓為主,這是以民為貴,可謂開啟中國的仁政基礎。

第三:他除了安頓百姓,德化也擴及於鳥獸蟲魚等一切萬物,使帝德廣被,沒有災害,這是服膺自然之道的顯揚。

黃帝死後,葬於橋山。

【圖說】司馬遷言顓頊:靜淵以有謀,疏通而知事;養材以任地,載時以象天。
顓 頊

顓頊帝繼承帝位,他是黃帝的孫子。二十歲執政,他教化百姓,都在黃帝的基礎上行政。

顓頊帝沉靜有智謀,清明又通達事理,以德化民,展現明君仁政,使社會安定而富足。

帝 嚳

接續的帝嚳,是黃帝的曾孫,也天資異人,明智有遠見。

帝嚳承續黃帝以來的功業,順天應人,仁慈愛民。他節儉而廉政,尊重禮法與道德,有著聖賢的作為。

而後堯繼位。

【圖說】司馬遷言帝嚳:順天之義,知民之急。仁而威,惠而信,修身而天下服。
(待續)


【前期連結】五帝本紀第一(下):優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