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偉大史家司馬遷】
五帝本紀第一:堯、舜(上)
●王令樾

唐堯

堯是陶唐氏,名叫放勳,最初封于陶,後來遷徙到唐,所以稱之為唐堯。

堯仁德浩大,智慧神妙,富而不驕縱,貴而不怠慢;行事順應上天,敦親睦鄰,讓親族之間都能和諧,最終團結天下,讓天下能夠安定,這就是他充滿德澤教化的政治表現。

行政上他任用百官,訂定曆法,精算出春耕秋收的時間,從此農業、畜牧等各方面都欣欣向榮,使百姓生活富足。

傳賢不傳子

堯年紀大的時候,要周邊的臣子推薦繼任人選。放齊推薦堯的兒子丹朱,堯說丹朱奸詐又好爭訟而不用。

堯在位七十年的時候,要求四方諸侯首領繼位,而他們都怕德性不足,玷辱帝位。於是四人推薦舜,因為舜二十歲時就有孝的名聲,堯也聽說過,就試用他擔任公職。

舜做事井井有條,諸侯群臣一片和睦,遠方各國的賓客對舜肅然起敬。有一次堯讓舜進入山川林澤辦事,在暴風雨中舜能分辨方向而不迷路,堯認為是上天相助,舜有天命,就要舜繼承帝位。舜自覺德性不足,心很不安。

正月初一,舜代行天子職務,以觀天意,而堯則歸家養老。堯知道自己的兒子不賢能,需要另外選擇賢能的人,而後就把天下傳給了舜。堯說:「把天下傳給舜,天下人都可以得到好處,只有丹朱難過;天下若傳給丹朱,天下百姓都痛苦,只有丹朱受益。」

由此可知堯完全是以天下百姓來考量,天下不是一人所有,天下是屬於百姓的,這就是公天下的概念。堯為百姓選賢與能,而且他謹慎的先試用,既考察此人的德性能力,還需要百姓樂意接受,更重要是得到天意的驗證,絕非輕率的以個人好惡或私心傳位,這就是禪讓。

堯過世的時候,百姓傷痛得如失去父母一般,天下各地三年不奏樂,以示哀悼。堯的三年之喪過後,舜覺得自己不很好,不敢擔當,就把帝位還給丹朱,自己非常謙讓的避居到南邊去了。

無奈各部落首領朝見天子時,都不見丹朱而去見舜;百姓爭訟也去找舜解決,不找丹朱。舜於是說:「這是天意吧!」就從南邊回來,登上天子之位。

(待續)
堯(宋‧馬麟)

【前期連結】五帝本紀第一:三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