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庭好修行】
放下無謂的期待
找到親子之間最自在的距離
●吳孟昌

【圖說】父母與子女對彼此的期待未必相符,出現落差時,會還擇感謝他們的盡力,還是抱怨他們的不合己意呢?

在一個工作坊中,與一位先前認識的夥伴在午休時間閒談。記得初次見到她時,她就因為與母親之間關係的糾結,而在課堂中哭得聲淚俱下。這次在工坊中,因為講師談到家庭裡「男女不平等」的問題,再次碰觸到她和母親關係的「死穴」,因此,遇到我這個舊識,也就自然聊開來了。

她說:「我媽從小在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,但她對待我和我弟,卻還是一樣不公平,總在言語間有意、無意暗示我,弟弟比較重要。我離娘家很近,有時候回家看她,她會冷言冷語的酸我:『怎麼又回來了!』讓我心寒到已經不想主動回去。她對我和我弟重男輕女也就罷了,連我們的小孩也有差別待遇,內孫的事就比較要緊,外孫就不當一回事,真的讓我很痛心!」

她說著、說著,眼眶已泛淚,我問她:「這麼多年了,你曾經跟她表達你對『重男輕女』這件事的不滿或想法嗎?」

她說:「當然說過。但她總是反問,從小到大,弟弟有的東西,你哪一樣缺漏?該給的都給了,為什麼說不公平?而且,她還會反過來嘲諷我,說我多讀了點書,就『驕頭驕面』,好像是我太任性似的。其實,我在意的不是物質的東西,而是她的心態和觀念,我真的無法接受。娘家有事時,才找我回去處理,平常看到我,就一副防賊的樣子。」

聽她傾訴,我感受得到這個心結非常難解,於是對她說:「我對你的母親不了解,也不知道她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你;我想,這輩子你可能也無法改變她了。如果這就是真實的她,你可以接受你跟她之間的距離,只能是現在這樣子,無法再更靠近了嗎?」

我的問題讓她楞了一下。看她無語,我繼續說:「我覺得你跟她會有那麼多糾結,是因為你對她有很深的期待,只可惜,你期待的那個媽媽,可能是她一輩子都做不來、達不到的。既然她達不到,你還要繼續用那個『框架』來期待、評價她嗎?這樣你只會更失望、更憤怒、更不平靜而已。」

接著,我跟她分享了自己的經驗:「曾經,我也對媽媽有很高的期待,期待她無限慈愛、無限包容。後來,我發現這分期待,是來自自己童年的觀點。小時候的眼睛所看到的媽媽,彷彿就是那個完美的模樣,殊不知,那可能是自己的想像,並不是真實。如果,我繼續用不切實際的想像來看待她,就會不斷失望,甚至會在內在對她指責,但她不知道這一切,所以痛苦的總是自己。為了不再被這個糾結所苦,我決定放下那分期待,如實承認並接納媽媽也有不完美的地方;因為內在做了這樣的調整,才終於覺得鬆了口氣,不再感受到跟她的關係有許多負擔。」

她一邊聽我陳述,一邊陷入了思考。我繼續說:「我的經驗可能不適合你,只能提供你參考。我另外還想到的是,當自己決定放下期待時,會發現跟媽媽之間的距離有了改變。以前會一直想靠過去,但衝突的火花往往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產生。當我越能看見真實的她,才越能找到讓彼此都自在的距離,跟過去相比,起初可能會有點不適應,有時還會質疑自己是否不夠愛她。但慢慢的,會發現這或許才是對彼此都好的選擇,因為我已進入中年,媽媽也步入老年,我不能再用以前的眼光或觀點,來面對我們此時此刻的關係。」

美國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曾說,她相信大多數的父母都是竭盡所能的在愛自己的孩子。我認同這個說法,同時,也發現父母的「竭盡所能」,不一定與子女的期待相符。這時,你會選擇感謝他們的盡力,還是抱怨他們的不合己意呢?這是在面對親子關係的糾結時,可以不斷詢問自己的問題。

午休時間結束,我們的對話也被迫中止。我有點抱歉的說:「不好意思,讓你沒能好好休息。」她笑著說:「沒關係,很值得!」我衷心地期盼,但願如此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運用清理,帶自己穿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