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得一心(下)
●淨業


不論朝暮二課,或苦樂忙閒不離這箇,欲求一心,一概要「老實念佛」。
【圖說】不論朝暮二課,或苦樂忙閒不離這箇,欲求一心,一概要「老實念佛」。
不離這箇

以上所言「字字清清、十念記數」,多在早晚二課時用功夫。至於二課之後,大部分時間都在日用生活中,這時如何鍛練念佛功夫?雪公云:「信深願切之人,雖家事多端,而心中仍然信願相續。自能善巧方便,忙裏抽閑,不離這箇。所謂『竹密不妨流水過,山高豈礙白雲飛』也。」

居家事務多端,但是對往生淨土信願深切的人,自能善巧方便找出空檔念佛,所謂「作事用身用手,念佛用心用口」,忙裡也能抽閒,心中不離佛號。佛號如流水、白雲,家事如密竹、高山,流水白雲不受密竹高山所礙,故行住坐臥不離這箇,這箇就是往生的「信願行」。

雪公云:「行住坐臥,皆可念佛。但求真誠,及其恭敬。佛之法身,遍滿虛空。佛之光明,照十方國。眾生何地而不對佛?所謂『夾岸桃花新雨後,馬蹄無處避殘紅』。」佛身遍滿虛空,佛光遍照十方,不論何時何地,只要真誠恭敬的念佛,都能與佛相應得一心。好似騎馬走過雨後的桃花林岸,馬蹄一定沾滿了花瓣香氣。

日用生活中,常人最易忘失佛號,雪公云:「倘能志切解脫,知善方便,百亂不能移其志,萬事不能忘洪名。白樂天云:『饒教忙似箭,不離阿彌陀』,如此謂之熟。」有志當生解脫者,善知方便,縱使俗務紛雜,也不會亂了念佛的心,萬事不忘洪名,如此就是念佛成熟了。雪公云:「習慣成熟,萬事來臨,自然先起佛念應之,即謂之熟。」一遇事情,心中先起佛號,這「熟」的力量不可小覷。

雪公云:「不能理一心,亦應事一心。不能事一心,也要熟處生,生處熟。」熟處,指五欲六塵,是是非非,要它冷下去,漸漸生疏。生處,指六字洪名,度化自他,要把它提起來,漸漸熟練。雪公云:「若能熟練了,行住坐臥,喜怒哀樂,都是他開頭。」佛號念到熟,雖不到一心境界,當命終遭受各種痛苦,就以所熟的佛號應付,「無人助念,亦可往生」,無人助念,自己也有八分把握。

老實念佛

不論朝暮二課,或苦樂忙閒不離這箇,欲求一心,一概要「老實念佛」。老實者,不疑、不退、不改、不妄求、不玄、不雜。

雪公云:「真信不疑,發願往生。苦樂順逆,概不退轉。再聞他法,亦不改修。奇異境界,心不妄求。」還要「擇善固執,不玄不雜」,如此老實念佛,必放下一切,真為生死,極欣極厭,不夾雜他法,不談空尚有,守住信願行一直念去,佛說的一心不亂,功到自成。

老太婆不了解唯識,但能具足信願持名,誠心念去,一切不管,集中全力,自念自聽,便得真實受用,多有成就,不可輕視。若不老實,信不真,願不切,淨念若存若亡,不能常提,如此便是心不在焉,雪公斥為「可東可西之人」,往生自無其分。

老實念佛,不求奇異境界,但在念佛中發生奇怪境界,應如何面對?雪公云:「妄念若起,不強除妄,不起分別,皆作佛觀」,這叫方便隨緣止。佛號之外有其他妄念,「不去理他,怪自消去」,仍老實念佛,只聽洪名,就有大受用。

正助工夫

淨業行人,何以肯老實念佛?須有正因助緣。雪公示人三要:「一者多閱經,二者多念佛,三者修持不退有恆心,功夫到時,自得一心。」平日多閱經典、祖師開示,常常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,命在呼吸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謹持戒律,妄念自能漸少。多念佛者,佛號綿綿密密,不緩不急,念念無間,相繼不失,行住坐臥,不離這個。「閱經、念佛」兩者都要有恆心的修持不退。

如此注意正助雙修,身口意三業少受雜染,隨緣消舊業,更不造新殃,雪公云:「如斯障礙不生,平素即得相似一心。臨終可以心不顛倒,往生即有把握矣。」

結 論

念佛得一心的方法,隨人根器,千差萬別,不能墨守一法。雪公云:「有三念三聽之法,都攝六根之法,三根循環之法,記數之法,追頂之法等等。」自己求個契機的方法,行之久遠,自有相應。此法不契,就改用另一方法,如果都不契機,雪公云:「果皆不契,便是有障。至心懺悔,時時懺悔,不持念珠,不記數目,但有閑時,一直念去,有恆不退,即有好境在前也。」

一心,有理一心,有事一心,有長時一心,有短時一心,有平素一心,有臨終一心等等。佛在《阿彌陀經》明白開示眾生,念佛要求一心不亂,乃有往生把握。學佛不離戒定慧,念佛求一心就是求定,雪公云:「必定始靜,必靜始明,必明始能心佛感應」,念佛一心便是定,定而能靜,靜而能明,明就能與佛感應。佛菩薩心心念著眾生,眾生也須一心念著佛菩薩,如此兩者互念,有感有應。

佛號念到一心時,與佛有感斯應,眼前滅罪除煩惱,他年功滿到蓮池,與佛長生同不老。

(全文完)
【圖說】佛菩薩心心念著眾生,眾生也須一心念著佛菩薩,如此兩者互念,有感有應。


【前期連結】自得一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