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世諸佛,以午時為食,過了午時即非時食。在《毘羅三昧經》,瓶沙王問佛:「何故佛在日中食?」佛言:「早起是諸天食,日中為三世諸佛食,日西後是畜生食,日暮是鬼神食。佛為斷除眾生在六道輪迴的主因,令入佛法,故制戒律令同三世佛,以午時為食。」所以釋迦佛常處中道,自王宮誕生,乃至涅槃,中間未嘗「非時」噉食。
筆者詢問某中醫師:「您的醫術如此精湛,是否能將您的觀念撰寫成書,流傳後世?」這名中醫師很誠懇說:「我只在某些藥方有獨特的進展,就基本理論,我的醫學觀念無法超越《黃帝內經》,這部著作已將中國醫學理論架構完成了。」(陳復〈中醫改臺醫有什麼條件?〉)
文章要修改,孔子也不例外。歐陽修作〈醉翁亭記〉,原稿起頭本有數十字,粘在臥室,再四修改後,只剩「環滁皆山也」五個字。平生寫文章都是如此,有時原稿改到一字不剩。孔子作春秋,筆則筆,削則削,有人說筆是錄舊的,削是刪舊的,恐未必如此。有那幾箇字,看得不妥便削去。所以《春秋》文字精美,連子游子夏都不能增刪一字一詞。(清李光地《榕村語錄》)
雪公云,清涼國師注《華嚴經》云:「餐教廣博為聞。」自行化他,必須求佛法,博學多聞。凡夫一日不食,一日不得活,修行人不聞佛法,如不得食。世俗人不聞佛法,如行屍走肉,枉為人身。學佛以禪悅為食,故聞法為「餐教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