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論】
周易下經──讀易散記──姤卦彖辭
●自明

「天地相遇,品物咸章也。」

荀爽注:「謂乾成于巽,而舍于離。坤出于離,與乾相遇。南方夏位,萬物章明也。」

九家易注:「謂陽起子,運行至四月,六爻成乾。巽位在巳,故言:乾成于巽。既成,轉舍于離。萬物皆盛大,坤從離出,與乾相遇,故言天地遇也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九家易即是申荀之說。九家易「謂陽起子」者,以消息解說,一陽起于子,時在十一月,繼之則為十二月丑,一月寅,二月卯,三月辰,四月巳。歷六爻,至四月成乾。又以乾坤二卦納干支言,六子卦中巽卦與巳同宮,故九家易曰:「巽位在巳。」至巳成乾,故謂「乾成于巽。」乾象既成于四月,至五月一陰復生于午而為姤。卦氣,午,南方離位。故九家易謂:「既成,轉舍于離。」陽極陰生,故云:「坤從離出,與乾相遇。」以坤一陰遇乾五陽,故曰:「天地相遇。」姤生于午,正南方夏位,萬物盛大之時。說卦傳:「離為明,萬物皆相見。」故:「章明也。」

「剛遇中正,天下大行也。」

翟元注:「剛謂九五,遇中處正,教化大行于天下也。」

李氏纂疏:「五為卦主,以九居五,得中得正,故:剛謂九五,遇中處正也。巽,申命行事,乾為天,伏坤為下,伏震為行,故:教化大行于天下也。」

「姤之時義大矣哉。」

陸績注:「天地相遇,萬物亦然,故其義大也。」

李氏纂疏:「天地相遇而後化育成,萬物亦相遇而後生長遂。莊二年穀梁傳曰:獨陰不生,獨陽不生。故:姤之時義大矣哉。姤具四時,故稱時義,詳見下象辭四方義。」

象傳曰:「天下有風,姤。后以施命誥四方。」

「天下有風,姤。」

翟元注:「天下有風,風无不周布,故君以施令,告化四方之民矣。」

李氏纂疏:「風,天氣也,而出于土,是天下有風也。風周天下,故施命誥四方。」

「后以施命誥四方。」

虞翻注:「后,繼體之君。姤陰在下,故稱后,與泰稱后同義也。乾為施,巽為命為誥。復震二月東方,姤五月南方,巽八月西方,復十一月北方,皆總在初,故以誥四方也。孔子行夏之時,經用周家之月,夫子傳彖象以下,皆用夏家月,是故復為十一月,姤為五月矣。」

依李氏疏解釋。姤卦,以陰消乾,后女為主,故虞氏注云:「后,繼體之君。」姤,一陰在下,陰生初,不純乎陽,故「稱后」。泰卦坤女為主,稱「后」,此姤為陰生之卦,故注云:「與泰稱后同義也。」虞注「乾為施」者,乾為天,有施義,姤是陰生之卦,故有天施地生之義。「巽為命為誥」者,巽卦彖傳曰:「重巽以申命。」故巽為「命」為「誥」。「誥四方」者,姤卦下體巽,巽伏體為震。以卦氣說,坎離震兌四正卦,為四時方伯之卦。又自復至坤十二卦,為十二消息卦。震卦在二月,故在「東方」。消息卦姤在五月,故在「南方」。又巽為八月卦,故在「西方」。姤旁通復,是消息卦,在十一月,故在「北方」。震,謂復卦下體震,巽,謂姤卦下體巽。所以虞注云:「皆總在初。」孔子曰:「行夏之時。」詳見論語衛靈公篇。此處經用周家歷月,例如臨卦「八月有凶。」虞翻注:「與遯旁通。臨消于遯,六月卦也。于周為八月。孔夫子作彖傳象傳,用夏朝歷月,如此復卦為十一月,姤卦為五月。」




【前期連結】專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