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勸行流通之三
●雪窗研學小組

【要解】
劫濁者,濁法聚會之時。
劫濁中,非帶業橫出之行,必不能度。
見濁者,五利使,邪見增盛。謂身見、邊見、見取、戒取及諸邪見,昏昧汩沒,故名為濁。
見濁中,非不假方便之行,必不能度。
煩惱濁者,五鈍使,煩惑增盛。謂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煩動惱亂,故名為濁。
煩惱濁中,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,必不能度。
眾生濁者,見、煩惱所感粗弊五陰和合,假名眾生,色心並皆陋劣,故名為濁。
眾生濁中,非欣厭之行,必不能度。
命濁者,因果並劣,壽命短促,乃至不滿百歲,故名為濁。
命濁中,非不費時劫,不勞勤苦之行,必不能度。

【研討】
問:見濁是五利使,煩惱濁是五鈍使,眾生濁是指我們的色心,命濁是指我們的壽命。劫濁,是什麼濁?會有哪些狀況?
答:劫濁是指四個濁法聚會的時候。
  眾生濁,指身心卑陋,身體不強壯,心力脆弱不強健。
  命濁,就是壽命很短。
  劫濁,生活資具欠缺,衍生饑饉、疾疫,也因此引來刀兵爭搶物質。
問:五濁每個濁後都有「非……之行,必不能度」,可不可以互相交換,或者次第可否對調?
答:五濁中每一種對治的方法,都是針對每一濁的特色,採取的對治方法,故不宜對調。
問:為什麼在「見濁」中,「非不假方便之行,必不能度」?
答:見濁,因為五利使,邪見增盛,迷於四諦的道理,非常銳利、非常猛利,如影隨行,一觸即發。用其他的方便,容易被見濁污染,所以要用不假方便的方法。
  「非不假方便之行,必不能度」,成時大師小注:「意見不容」。
  見濁為什麼是濁?就是意見太多。如果一個人一個意見,要怎麼修行?且二十歲一個意見,三十歲又換一個意見,到五十歲又換一個意見,一輩子都在換意見;這個時候用這個方便行,那個時候又用那個方便行,就會莫衷一是。
  不假方便,正面意思就是究竟。用這個方法就能實際達到目的地,不必再藉著其他的方便,所以不容許羼雜凡夫的意見、分別心。淨土法門,一念佛就是圓頓法。不必假藉念經、念咒、作懺……,只要無餘修的念佛,就能成功。
問:為什麼念佛就能度於見濁?
答:一心念佛,和佛號相應,這當中就不容絲毫的意見,沒有邪計、邪分別,沒有妄動、妄念、妄分別。在念佛的當下就是佛心,就跟寂照性德相應。
問:我們有沒有見濁?從何可見?
答:身見一定有。斷見、常見,學佛後應調整為「非斷非常」的正知見。戒取見,如錯的執著、習慣,明明和佛法不相應的行為,卻死而不悔。見取見是「非果計果」,學佛就要成佛,所以要轉變到求究竟的佛果。邪見是撥無因果,誰敢說自己是深信因果了?所以在我們身上就可看出見濁。
  邪見有六十二個,常見的十六個,列出來看,就可以看到我們在不知不覺中,就落在這些邪見當中,所以要很留意,如果不念佛,就會落入邪見當中。
問:眾生濁,色心並劣,在色上如何劣,在心上如何劣?
答:眾生濁因為是見濁、煩惱濁所感召粗弊的五陰和合,色心並劣。色就是身體,多病、相惡。心力劣弱,則不孝敬父母、不尊重尊長、不怕造惡業、不怕得果報,不作功德,不修齋法、不吃素,這都是心濁劣呈現出來的。
問:眾生濁為什麼要用「欣厭之行」,才能度?
答:眾生濁色心並劣,會讓人引發欣極樂,厭娑婆。為什麼?色心並劣,長相不好,身體不健康,生活環境又苦,加上心志脆弱,對於娑婆世界的留戀就少,所以心生厭離。生到極樂,則「形容皆一類金色,面目端正淨好,無復醜異」,「得金剛那羅延力,其身皆紫磨金色,具諸相好,說經行道,無異於佛」,欣欣嚮往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勸行流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