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家庭好修行】
要教,不要氣
●吳孟昌

【圖說】在盛怒之下管教小孩,情緒迅如風火,會說什麼話、做什麼事,理智往往難以駕馭。

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,因孩子的某些言語、行為而情緒爆炸,相信是為人父母都曾有的經驗。情緒來的時候,迅如風火,會說什麼話、做什麼事,理智往往難以駕馭。

盛怒之下

不知你是否曾仔細觀察,自己在火大的時候,究竟跟孩子說了些什麼?是就事論事,針對孩子的「脫軌」言行進行管教?還是怒不可抑地翻出所有舊帳,藉此機會好好教訓孩子一番?在情緒高漲的情況下,後者可能是許多人較為熟悉的情境。

若不相信,下回你可以特別注意自己或周遭的人,在盛怒之下管教小孩的樣子,你將會發現,在情緒掌控全局的狀況下,理智幾乎失去了發言的空間。你會專心致力於宣洩自己的情緒,甚至在忘情的狀況下,重提許多不相干的往事,把以往跟孩子未了的舊帳,藉由這次的引爆,好好跟他一件件算清楚。

你越罵越大聲,身體甚至有點顫抖,由於憤怒的能量透過諸多事件的疊加達到了滿點,因此,最後你已經不是針對眼前孩子發生的這件事在跟他對話,而是砲火猛烈地在對孩子傳達這樣的訊息:「你真是一個糟糕的人,完完全全讓我感到灰心、失望。」

然後呢?你可能會忍不住拿藤條打他,最後因為有點虛脫所以拂袖而去,留下被數落或鞭打得體無完膚,而面露驚恐或淚眼汪汪的孩子。他被命令必須「好好反省」,但他卻不太清楚要反省什麼,因為剛剛爸媽說了好多事情,一時之間實在難以消化,唯一強烈的感受是:「我惹爸媽生氣了,他對我非常不滿。」

這是一個模擬的情境,你感覺熟悉嗎?對於情緒爆炸的部分,你可能感覺熟悉,但你不知道的是,孩子在這個過程裡,可能只對你的發飆印象深刻(或感覺恐懼、難過、無助……),但對你最想教導他的部分,卻因你的情緒失控而被轉移了焦點,並沒有成功傳遞給他。

回頭想想,如果發了一頓這麼大的脾氣,孩子因而嚎啕大哭,你事後的感覺也糟透了,除了讓彼此的關係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修補之外,好像沒有任何幫助,那麼,你還會選擇大發雷霆嗎?

兩個方法

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無法永遠維持好脾氣,但在了解發飆的後果及必須付出的代價之後,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兩個方法,來面對難以掌控的情緒:

一、停頓。當你發現自己的內在快要爆炸時,千萬別讓它順勢發展,你可以先做幾次深呼吸,讓混亂又狂飆的情緒有轉圜、沉澱的機會。或者,暫時迴避一下,讓自己獨處片刻,然後搭配幾次深呼吸,讓不斷向前暴衝的情緒,因為你的覺察和自我照顧,而把速度放慢下來。情緒滿點的時候,其實不適合馬上面對問題,先把自己穩住,理智才有機會掙脫情緒的綁架,發揮解決問題的作用。

二、求援。當內在情緒呈現混亂、暴衝的情狀時,我們也正同步經歷無助、無力或感覺脆弱的狀態,只不過,平常我們大多習慣透過指責對方,來忽略那種無能為力的感受,並逃避被無力感吞噬的恐懼。在情緒逐漸失控的背後,有一個急需被關注和拯救的自我,向伴侶或其他家人求助,就是讓自己免於單獨面對孩子的問題,而最終卻跟著情緒大暴走的最佳方式。此時,若有人能在你和孩子之間扮演「潤滑劑」的角色,你的內在就比較能騰出一個緩衝的空間,讓理智獲得發聲的機會,並在適當的時機針對問題出手。

這兩個方法的共同點,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先回頭照顧自己,把自己穩住了,才能順利和孩子產生正向的連結。尤其遭遇情緒高漲、親子關係充滿張力的時刻,此時,停頓一下或向他人尋求協助,就能讓自己擺脫情緒暴衝的魔咒,並讓實質的教養在關鍵時刻發生,而非在親子關係上徒留難以修復的傷痕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在親子互動所引發的情緒中練習放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