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勸行流通之五
●雪窗研學小組

【圖說】念佛轉五濁為五清,一念相應一念佛,當下蓮萼光榮,未來往生極樂世界,清淨海會。
【要解】
復次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,轉劫濁為清淨海會,轉見濁為無量光,轉煩惱濁為常寂光,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,轉命濁為無量壽。

【研討】
問:「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」,如何消釋?
答︰以深信切願心,念此一聲阿彌陀佛,則可莊嚴名號,而有下文之效果(轉劫濁為清淨海會……)。
問:禪宗也有人念此一句阿彌陀佛,與修淨土法門的人有何不同?
答︰動機不同。淨土行人念佛的動機,出自「信、願」。禪宗欲求禪定而念佛,雖念至銅牆鐵壁,風吹不入、雨打不濕,但不能「轉劫濁為清淨海會」等等,差別就在於「信願」。
問:信願要如何加進去?為何有人念佛可以達到「信願莊嚴」?
答︰《要解》說:「前祖(天奇、毒峰諸祖)因念佛人不契釋迦徹底悲心,故傍不甘,直下詰問(念佛者是誰)。一猛提醒,何止長夜復旦!」有些人每天念幾萬聲佛號,可惜念到後來忘記為什麼而念,所以祖師提醒「念佛者是誰」,念佛人猛然一醒,原來是我們的心性在念佛!
  每天念佛有信、有願,為了往生極樂世界。信願沁入佛號當中,一番念佛一番新,每一天念佛都和昨天不一樣,這叫溫故知新。有了信願,每天念佛就能提醒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功課。
問:什麼時候進行「信願莊嚴」?是在念佛的時候,或是何時?
答︰雪公言一心不亂有兩種:一是念佛功夫的「功一心不亂」,能伏除煩惱。一是日常行為的「行一心不亂」,信願心不受生活中的障礙和挑戰而動搖,能「富貴不淫,貧賤不移,威武不屈,恩愛不牽,怨讎不憎」。
  於日常生活細節、起心動念時,就可以觀察裡面有沒有信願。如果沒有習慣把信願帶進生活中,那念佛時怎麼可能會有信願?平時就要時時用「信願」去轉娑婆活計,念佛方能轉五濁為五清。
問:念佛,有人專注,有人不專注,為什麼?一天當中,有些人想要多念佛,有些人不想多念佛,為什麼?
答︰此和信願非常有關係。念佛人若相信「二人相憶,二憶念深」,「以信願執持名號,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」,有此信心則肯專注而多念。念佛時,若常有散亂、昏沉、掉舉不專注的現象,就是少了對佛號的信心。有沒有信心願力,念佛的效果自是不同。
問:何謂「轉」?
答︰《佛學大辭典》云:「依物之因緣而生起,曰轉。以生起即其物之轉變也。」順著因緣生起而稱轉。
問:《要解》:「只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,轉劫濁為清淨海會,轉見濁為無量光,轉煩惱濁為常寂光,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,轉命濁為無量壽。」何時轉?
答︰一者當下,一念相應一念佛,當下蓮萼光榮。二者未來,待命終往生極樂世界時方轉。極樂世界的清淨海會,隨著每一聲佛號而轉,每天形象越來越明顯,到壽終成形,即是淨業成熟。
問:為何特言「一聲」,而非二聲、三聲?
答︰一聲就是一念,十念、百念乃至念念,都是建立在這一念。這現前一念的心性,即豎窮三際、橫遍十方。
【圖說】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:二人相憶,二憶念深;如是乃至從生至生,同於形影,不相乖異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勸行流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