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蔣龜蒙,浙江會稽人,壯年時在各地從事文書、幕僚的工作。
平時樂於行善,特別關注淨土念佛法門,如嘉興楞嚴寺的念佛堂及放生會,皆由蔣龜蒙發心倡議興建。
蔣龜蒙晚年回到故鄉,開闢淨室三間,作為專心修行之處。佛堂供奉阿彌陀佛聖像,每日執持彌陀聖號十萬聲,如此用功數年不間斷。
嘉慶十六年間,蔣龜蒙預知時至。臨終前三天,和所有的親友辭別。
到了預定當天,邀請十位僧人一同於靜室念佛。爾後蔣龜蒙自行在庭院中結跏趺坐,僧眾則繞行並稱念佛號。
日影接近中午時,大眾正在經行念佛,蔣龜蒙雙手合掌便往生了。
此段事跡出自《染香集》。
蔣龜蒙何以能在臨終時正念分明盤坐往生,細究其因:
一者,樂行善事,倡建佛堂及放生會,累積善緣、福報。
二者,建造淨室,供奉佛像並日課不斷,累積信、願、行三資糧。
修福又修慧的蔣龜蒙,臨終前遍辭親友,祈請僧人來念佛,則是預知時至的鐵證。在娑婆世界中,生命的長度有所限量,如何在有限的生命裡超越生死,老實念佛的蔣龜蒙是後人的典範。
蔣龜蒙。會稽人。壯年遊幕四方。樂行善事。尤注意淨土一門。嘉興楞嚴寺念佛堂。及放生會。皆其倡建。晚年旋家。作淨室三間。為棲息地。中供阿彌陀佛像。日課洪名十萬聲。數年不閒。嘉慶十六年某月。預知時至。臨終前三日。徧辭親友至期邀僧十人於靜室念佛。白趺坐庭中。僧眾繞行持名。日將午。正當行香。合掌而逝。(染香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