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的「能近取譬」(三)
●三學

以天地自然譬喻

「佛肸召,子欲往。子路曰: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:親於其身為不善者,君子不入也。佛肸以中牟畔,子之往也,如之何?子曰:然,有是言也。不曰:堅乎磨而不磷。不曰:白乎涅而不緇。吾豈匏瓜也哉?焉能繫而不食!」(〈陽貨篇〉)

春秋時代,晉國為韓、趙、魏三家大夫把持,家臣佛肸不服三家,據守中牟一地背叛三家大夫,他特別來邀孔子相助。孔子觀察佛肸背叛三家的存心,要將權力收回歸於晉君,孔子覺得合禮,故有意前往幫忙。

孔子與弟子商量時,子路引孔子昔日所言「親於其身為不善者,君子不入也」,主事者不善,志求德學的君子不去羼合,以免害道。孔子說,是啊!過去確有說過這番話。但是你怎麼不提「堅乎磨而不磷,白乎涅而不緇」,堅硬的棗木車軸,怎麼磨也不會變薄,最潔白的東西,怎麼染也不會變黑。我豈能像天上的匏瓜星,只繫在天上而不可食?

匏瓜,一喻繫在瓜藤的匏瓜,可以作食物。一喻星名,在河鼓星的東邊,曹植〈洛神賦〉云:「歎匏瓜之無匹兮,詠牽牛之獨處。」依皇侃《疏》云,人有才智,宜佐時理務,為人所用,豈得如匏瓜星,繫天而不可食耶?

孔子以堅定而潔白的東西,比喻行道的意志與節操,無論世道如何濁惡,都不能磨損污染。自信有佐理時務的能力,不能如匏瓜星高掛天空而無食用價值。


「子貢曰:君子之過也,如日月之食焉。過也,人皆見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」(〈微子篇〉)

子貢說,君子無心犯的過失,好像天上的日蝕、月蝕,人人都看得見。君子改過時,也像日蝕月蝕的重現光明,人人都能仰望他。

進德修業的君子,行事坦蕩,一切行止「吾無隱也」,偶爾犯了無心過失,如攤在陽光下,無人不知。勇於改過時,也是有目共睹。子貢以天上發生的日蝕、月蝕比喻,凡有眼者皆能目睹,這是勉勵君子有錯能改,不要文飾過失。


「叔孫武叔毀仲尼。子貢曰:無以為也!仲尼,不可毀也。他人之賢者,丘陵也,猶可踰也。仲尼,日月也,無得而踰焉。人雖欲自絕,其何傷於日月乎?多見其不知量也。」(〈子張篇〉)

魯國大夫叔孫武叔,毀謗仲尼。子貢說,不可如此,仲尼是無可毀謗的。他人的道德,高如丘陵,還可以任人逾越。仲尼的道德,高如日月,無人能以踰越。毀訾日月,其實是自己絕棄於日月,對於日月有什麼傷害呢?剛好顯出他的不知分量。

起起伏伏的丘陵,高度次於山岳,逾越並不難。高掛在天上的日月,誰能逾越?子貢以「丘陵」比喻常人的德學,一望即知,故易於超越。子貢以「日月」譬喻孔子的德學,不可逾越,毀謗者是自己絕棄於孔子,孔子高如日月,有何傷害?

(待續)
【圖說】子貢以日蝕、月蝕比喻,凡有眼者皆能目睹,勉勵君子有錯能改。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的「能近取譬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