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喜信受,作禮而去──
小記一一〇年寒假大專佛學明倫講座
●李詩嵐

【圖說】明倫講座受到疫情影響,改成網路直播授課,現場只開放少數名額。
思而不學則殆

這次明倫講座受到疫情影響,改成主要以網路直播授課,現場只開放少數名額。身為臺中人,恰恰成為本次講座的當機眾,又本志以佛事為家業,早早直下承擔小組長之工作,因此,內部開放現場聽課的當下,不假思索,便報名了。

《論語》云: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」未參加講座,便覺得寒假缺少什麼而索然無味,也增加懈怠的機會。現場聽課,讓自己更得安住當下。透過課程的法喜,實踐聞思修三慧;聽聞課程內容,並如理思惟,再加上線上研討,更得增益,內化成自己所擁有的,進而檢視自己日常行為,實踐於生活中。

念佛圓通章

此次開課之《八大人覺經》、《念佛圓通章》,以前聽過。《念佛圓通章》這次與天臺教觀結合,將以前較生疏處,融會了不少。

聽完《圓通章》的內容,清楚明白知道,諸佛菩薩,其實都以救度眾生脫離苦海而存在,《普賢行願品》說:「是故菩提屬於眾生。」我們眾生更當知曉,生於迷途中,得遇浮木─這一句無上深妙禪的佛號,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。

經文中如是提撕:「若眾生心,憶佛、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;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」一句萬德洪名,具足一切福德,執持一句便獲益無窮。法照大師說:「成佛不勞諸善業,華臺端坐念彌陀。」

仰仗彌陀的慈悲願力何等殊勝?聞得教理,回想自己念佛時刻,會先觀想有無數個自己,同時共修。也會依循《阿彌陀經》,觀想西方淨土的種種殊勝,再專注念佛。在如此情境下念佛,其實也相當於自己正在佛法界,與諸聖眾共修。

也是如此,很多時候因為這一時的安住,身心放鬆,在辦事上便有相當的獲益,靈感乍現,成就事業,比預想來得好。世間法上得此獲益,更得以確認經文上所言,自然真實不虛。甚至諸佛僅以眾生理解的語言訴說而已,實際的妙處,還需自身親證。

在此前,研究過一些諸佛的淨土,其實各個都有其殊勝之處;但彌陀之西方淨土,生於其處,一土橫超四土,這是他佛世界不共之處。當知曉這些道理,吾等更當信受奉行,也應當學習諸佛菩薩,發菩提心、行廣大行願。

八大人覺經

《八大人覺經》,雖是聆聽音檔,課程內容也未講完,但國畫尚且留白,課程留白之妙處,激發了想補足之心,也讓自己私下規劃些時間進行研究。再者,簡老師的錄音檔,對自己的攝受力頗為明顯,在聆聽的過程中,很是攝心。

另外,感謝講座發起《八大人覺經》網路線上研討。有此因緣,亦改原本男女眾分開研討的模式,透過網路語音,讓男女眾得以各自表述,這是往年不得見的。

或許因為並非面對面,所以比較不會緊張,也能更從容的回答問題。或許身為研究生,對於研討相對開始熱衷,不僅僅思惟法義,也能從中尋找一些研究動機。是以此次線上研討不曾缺席,每一刻的研討安住其中,與大眾同霑法益。

在研討過程中,印象深刻的是經文中的「常念三衣、瓦缽、法器」這段。我們平時追逐五欲六塵難以覺察,透過經文反思,將心念放在出家人的事物上,便可漸行於中道。也能逐漸發現,平時的追求,讓自己總覺身心疲憊,何不放下過多的欲望呢?

不論是研討中的複講、主持、回答問題,皆是很棒的學習,透過準備的過程,實則收穫最大的永遠是自己。

因緣聚會

此次因為疫情而從權,人數雖少,但由於人數少,更為精實。參與研討的大眾,皆是志同道合的朋友,此種情誼,看似淡薄,卻是穩如泰山,難以撼動。而當大家共聚一堂,聞得正法,心中法喜充滿,更加感念

雪公的法乳深恩,恭敬之心隨之而生起。

雖因緣和合,聚散無常,但法水流入心田中的那一刻,心裡是歡愉的、充實的。我們研學經典的慧解,應當回歸修行,才能歡喜信受,感念講座之恩,恭敬作禮而去,期待下次因緣。

之前於智海社社課,整理學講印祖與淨土法門的相關內容,印祖這麼開示:「凡念佛處,疫不入境。」現在疫情還需努力控制,除了做好防疫,還需一同老實念佛!

簡單撰文,分享此次講座的所思所感,唯仰彌陀願海,供養大眾。也與大眾共勉精進不懈,在不久的將來能與諸位善知識們共證菩提、圓成佛道。

【圖說】《八大人覺經》:「常念三衣、瓦缽、法器」,反思自己平時追求的又是什麼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