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開卷語】
佛不主賞罰
●鞭鼓生

雪公言:「佛法在一般人看來,是一種宗教。但佛法與其他宗教不同,因佛法重要點是不仰賴天、不仰賴神,而是仰賴自己的心性。」又言:「佛不主賞罰,罪福由自召,佛不過勸眾修心生慈,杜絕殺念為本。」

所以萬別以為私心幹壞事,再買些香蕉去燒香拜佛,佛就會赦罪,完全沒有這回事,這是自欺欺人,並且是毀謗佛法。那到底誰主賞罰呢?是「因果」!是因果主賞罰。

經云:「菩薩畏因,眾生畏果。」雪公說:「因者事之動機與開始,果者事之終結與受報。現所處之苦厄,果報也。凡夫癡迷,身受方覺,所謂畏果也,雖畏無補。先所造之罪惡,因由也,菩薩有智,見始知終,所謂畏因也,畏可止造。」一般凡夫眾生,只怕惡果,惡果發生,才會慌亂害怕,不明瞭惡果起源於惡因。菩薩則不然,平常舉心動念,都謹身防護,戒慎於初,不使造惡因。

《技擊餘聞補》紀載一段軼事:清初八大劍俠之一的白泰官,遊歷數年後返回故鄉。快到老家的路上,見到一個不到十歲的小孩在練武,緊握小拳頭猛擊道旁住家的石獅,火星爆射數尺。白泰官駭然──這孩子年幼尚且有此功夫,長大便難以制衡他了。於是便與找他較量比武,小孩輸了,重傷將死前大哭說:「我的父親白泰官為何不回來?你的兒子被人打死了啊!」白泰官大驚,然而小孩已傷重不治,只能悲傷地負著孩子的屍首而歸。

啊!白泰官雖然是一世武功高強的劍俠,竟是愚癡的可憐眾生,不容一位身手非凡的小童,親自害死未謀面的親骨肉,飲恨終身。所以菩薩畏因,無因便無果,無果便無禍,無禍等同福至。反之,印祖云:「眾生常作惡因,欲免惡果。譬如當日避影,徒勞奔馳。」




【前期連結】開卷語:辦事的艱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