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界唯心 萬法唯識
──八識心王相應的心所──
●道深


八個心王各與哪些心所相應契合生起?以下分別說明。

第八識與五個心所相應

第八識,只與五個遍行心所相應生起,即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這五個。

問:為何第八識不與別境及其他心所相應?
答:行相互相違背的緣故。
  「欲心所」是對於所好樂的事境,生起希求冀望;但第八識是任運自然生起,不會有希求冀望。
  「勝解心所」是對於決定沒有猶豫的事境,生起印可任持;但第八識懵昧不明,沒有印可任持的行相。
  「念心所」只對曾經學習過的事境,生起明白清楚的記憶;但第八識闇昧劣弱,沒有辦法明白記憶。
  「定心所」是能夠讓心深入專注在一個境界上;但第八識是任運自然的剎那剎那各別緣境,無法深入專注。
  「慧心所」是對於諸法的功德、過失等境,生起簡別力、抉擇力;但第八識隱微昏昧,沒有簡別抉擇力。
  綜上所述,可知第八識不與「別境心所」相應。
  再者,第八識唯獨是異熟無記(無覆無記)的性質,不與善法、染污(有覆無記)法,以及通於善染無記的不定法相應。「惡作」等四個不定法,是有間斷的,當然也不與恆常不斷的第八識相應。
第七識與十八個心所相應

第七識的相應心所有十八個,包括: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愛、五個遍行、八個大隨煩惱,以及別境心所中的慧。

問:為何第七識不與其他心所相應?
答:先說別境心所。
  「欲心所」是希求冀望尚未成就和合的事境;但第七識恆常緣第八識見分為我,是已經和合的境緣,而且第七識沒有希求冀望的行相,所以不與欲心所相應。
  「勝解心所」是印可任持原來尚未決定的境緣;但第七識無始以來恆常緣第八見分為我,其事決定,無所謂印可曾經未決之事,所以不與勝解相應。
  「念心所」只記憶曾經學習過的事境;但第七識恆常緣現在所受的第八境緣,無所謂記憶,所以不與念心所相應。
  「定心所」只專注繫念在一個境界上;但第七識任運自然的剎那剎那各別緣境,沒有專注深入,所以不與定心所相應。
  再者,善心所性質非染,所以不與染污的第七識相應。而第七識恆常起我見心所,其餘的惡見心所就不會生起,因為一念心中不會有二個慧心所(惡見以慧為體)。
問:為何第七識只與我見相應?
答:戒禁取見、見取見、和邪見這三個惡見,是要待邪教、邪師、邪分別才會生起;但第七識相應煩惱是與生俱來的,所以不與此三相應。我所見和邊執見,則是依著我見而後生起;但第七識是依著第八識,恆常且任運自然地內執第八見分而生我見,不會再藉著我見而生外我所和邊執見。由上可知第七識僅與惡見中的「我見」相應。
  再者,我見以慧心所為體,其行相審察決定,所以「疑心所」無由而起。因第七識有我愛染著的緣故,「瞋心所」也不得生。「忿、恨」等十個小隨煩惱,行相粗猛躁動,而第七識行相審定微細,所以也不相應。「無慚、無愧」這二個中隨煩惱,唯獨是不善性,也不與有覆無記的第七識相應。
  為何第七識不與「不定心所」相應?
  「惡作心所」是追憶後悔過去所造的業,但第七識任運自然且恆常緣現在境,並非後悔過去的業行,所以沒有惡作。
  「睡眠心所」必定依著身心沉重昏昧的內緣力,以及疾病涼風等外緣力,有時候才會暫時起來;但第七識所藉緣少,無始以來一類相續(簡除內緣力),不藉外緣內執第八見分為我(簡除外緣力),所以不會有睡眠心所。
  「尋、伺心所」都是依著外境而起─「尋心所」依著意言境,粗淺推度而起粗發言,「伺心所」依著意言境,深細推度而起細發言;但第七識只依內境而起,無始以來一類向內執著第八見分為我,所以不與尋伺心所相應。
第六識與五十一個心所相應

第六識則可與五十一個心所全部相應,因為第六識能夠廣泛的緣取內外以及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法。

前五識與三十四個心所相應

前五識只與三十四個心所相應,包括五個遍行、五個別境、十一個善、貪瞋癡三個根本煩惱、二個中隨煩惱、八個大隨煩惱。

問:為何前五識不與其他心所相應?
答:「慢、疑、惡見」三個根本煩惱,必定是因為有「隨念、計度」二種分別才有(前五識是自性分別)。又「慢心所」是比方勝負,從稱度較量而起。「疑心所」是猶豫不決,從分別選擇而起。「惡見心所」則是從推尋探求而起,所以都不與前五識相應,因為前五識並沒有這些行相。

十個小隨煩惱,行相粗猛,前五識相較而言較細,所以不相應。

不定心所中的「悔、眠」,都要有強勝的思心所作為加行才能生起,不是任運自然能生,所以前五識不與相應(第六識才有強思)。「尋、伺」,都是以言語文字及其意義作為所緣境,但言義並非前五識的所緣境,所以前五識也不與尋伺相應。

(出自《相宗綱要》)
【圖說】因身心昏昧、疾病涼風等力,有時生起「睡眠」心所。但第七識,無始以來一類相續,所以沒有睡眠心所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八個心識攀緣的境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