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八位聖賢
●雨澤


【圖說】雪公云,作詩十分不易,往往改一個字,一動百搖。

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的黃金時代,創作繁富,格律講究,用辭精確,意境深遠。雪公云,作詩十分不易,往往改一個字,一動百搖。一首七絕,二十八個字,古人說就像二十八位聖賢,可見其難能可貴。詩中字字不可輕改,雪公在《詩惑研討隨筆》,記載一則親身經歷:

宋朝歐陽修在《六一詩話》說:陳從易舍人喜歡讀杜甫詩,偶然得一《杜甫詩集》舊本,其中〈送蔡都尉〉詩,至「身輕一鳥」句,舊本脫了一個字。於是與詩友同好各用一個字補上,有「疾」、「落」、「起」、「下」等,大家都無法定論。後來再得一本完整的詩集,原來是「過」字。大家都很佩服杜甫的鍊字精妙,把「鳥疾飛而過」的形態,描繪得栩栩如生。蘇東坡對杜甫這句詩也十分佩服,寫道:「如觀老杜飛鳥句,脫字欲補知無緣。」而自感慚愧不如。

雪公說:

我幼年時半夜讀詩,五更天醒來,躺在床上背誦所學的詩,忘記的字,每每仿效以字補上。起床後檢閱書本,所補的缺字都不對。如是經過五年,不但無一字能勝過詩人,想要比試相抗,也無法達到水準,心裡才大加信服,眼力也因此大有進步。

近日,為學生備課,講授杜甫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〉律詩,忽然忘記頷聯第一個字,百思不得。因為此句不是重要處,嘗試以字補上,擬了「起」、「回」、「偶」、「今」數字,讀來都不順口。後來檢視原本詩句,為「卻」字,才覺得自己所擬都是吃力且不周全。

還有王勃的七言絕句〈蜀中九日〉,第三句前二字遺忘,我想此詩神韻不多,而且王勃的詩作並不有名,此處也不是重要詩眼所在,心想補字必可超勝。此句下五字為「已厭南中苦」,於是草擬有「離居」、「客心」、「年光」等,但是讀來仍覺得索然無味,更有十月寒的語病(注)。

後檢視原作,所缺為「人情」二字,初看到此二字時,心中竊笑詩人用字通俗,但是整首詩反覆讀誦數次,才領悟自己不如王勃。又見其他版本,「情」作「今」字,兩者相比較,「人今已厭南中苦」似乎頗富神韻,而「人情已厭南中苦」的優點,是能順全體的對仗。

過去賈島作〈題李凝幽居〉詩,對「僧推月下門」或「僧敲月下門」反覆思索,無法決定「推」「敲」二字何者為佳?韓昌黎為賈島作折中,選定「敲」字,不知此詩的「情」、「今」二字,是否有人做過抉擇?

雪公在中部各大學教詩,但不鼓勵大家作詩,怕做了詩,會「詩心不亂」害了念佛道業。但鼓勵學生讀詩,因每一首唐詩都是顛撲不破的無價之寶,熟讀熟背自可增長悟性。


【注】《苕溪漁隱叢話‧詩眼》云:「有一士人攜詩相示,首篇第一句云『十月寒』者,余曰:君亦讀老杜詩,觀其用月字乎?……若十月之寒,既無所發明,又不足記錄。退之謂『惟陳言之務去』者,非必塵俗之言,止為無益之語耳。」



【前期連結】游藝組:百年正吉號鐵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