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勸行流通之八
●雪窗研學小組


【要解】
然吾人處劫濁中,決定為時所囿,為苦所逼。處見濁中,決定為邪智所纏,邪師所惑。處煩惱濁中,決定為貪欲所陷,惡業所螫。處眾生濁中,決定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,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。處命濁中,決定為無常所吞,石火電光,措手不及。

【研討】
問:吾人處劫濁中,決定為時所囿,時指的是什麼?囿又是如何?
答:劫濁時,人壽平均兩萬歲以下,此時節開始紛亂了。此時眾生垢重而無智者多,修學佛法邪正不分、錯亂修習,囿於成見,故為苦所逼。
問:見濁,那些見是濁的?為何會去親近那些濁見?
答:見濁即五利使─身見、邊見、見取見、戒禁取見、邪見。眾生為解決煩惱,為脫離痛苦,而尋師訪友,可惜處於見濁,多遇邪師邪智,陷入「非我計我、計常計斷、非因計因、非果計果、撥無因果」的邪見。
問:煩惱濁因何而起?
答:貪瞋癡慢疑,源頭在於「愛」,因貪愛而「追逐塵境」,對五欲六塵執著貪取。
問:為什麼眾生會「安於臭穢而不能洞覺,甘於劣弱而不能奮飛」?
答:眾生執著五蘊身體,不知見賢思齊,故得過且過。或是執著此身,誤以為常恆不變的「常見」,或一死百了的「斷見」,不知有輪迴後果,以致懈怠墮落。無法「洞覺」而苟安,不欲「奮飛」而甘於下劣。
問:「安於臭穢」是哪方面的臭穢?
答:眾生濁,眾生是五蘊和合的身心,本身即是汙濁臭穢。譬如今之恆河,汙濁不堪,當地人舀取恆河水洗澡漱口,仍很自在。天人看我們,也覺下界眾生身心、飲食、用具、環境等,汙穢不堪。
問:「甘於劣弱」是哪方面的劣弱?
答:劣弱,志向卑劣,不能剛健篤實。正因志向卑劣低下,氣力衰弱不足,所以不能奮飛出離三界。
問:「甘於劣弱」者,覺得研經念佛與己無干,這樣的人會如何?
答:印光祖師稱:「一切不深窮理之士,與無知無識之人,若聞理性,多皆高推聖境,自處凡愚。不肯奮發勉勵,遵循從事。」如此學習,解行都不會進步。
問:雖聞教理,知唯信願念佛能出離五濁惡世,但仍無法厭離娑婆,實際應怎麼做?
答:有一位學天臺的法師說,修學佛法,須常念「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」,即使不懂,常常這樣念,慢慢便會知道──不願意離開的娑婆世界,終究是「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」,絲毫做主不得,最後一無所有,無一能夠自在。常念常想,便能生「出離心」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勸行流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