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偉大史家司馬遷】
孔子世家.五
●王令樾

孔子治學修道不知老之將至
學琴於襄子

《孔子家語》記載,孔子向魯國樂師師襄子學琴,一連十天只彈舊曲,老師每每告知可以更進一層學新的,而孔子自覺曲調形式雖已懂,但對其中的技巧仍未解;學會技巧仍不足,還要領悟曲調的內涵情志;情志外,還須體認出所譜的人物。

一段時間後,孔子得出這個人長相黑而高,眼光遠大,稱王於四方諸侯中,此若非周文王又能是誰呢?師襄子聽後離席敬拜,說:「正是《文王操》。」

這件事有著太多意涵:一是孔子深入又不捨棄的學習精神。二是學習態度必由形式而到內層意義,由意義更深入至情感意蘊與風味,最終探得精髓,得以悟通神理。三是《文王操》精深博大,高雅之外能蕩滌人的邪穢,正相應於周文王的人格。而孔子重視夏商周三王的音樂,也由此可見。

作《陬操》曲

孔子不被衛君所用,打算去見趙簡子。經過黃河,聽說竇鳴犢、舜華被殺,他面對河水而感歎說:「美好的河水啊!浩浩蕩蕩!我不能渡過,也是命吧!」

子貢請教這樣說的意思,孔子說:「竇鳴犢、舜華是晉國賢能大夫。趙簡子尚未得志時,從政上依賴這兩人,如今得志,卻殺死二人而自己掌權。我聽說剖腹殺胎中幼獸,麒麟就不會來到此處郊野。排乾池塘的水撈盡所有的魚,蛟龍就不會調和陰陽,興雲作雨。搗翻鳥巢,毀壞鳥蛋,鳳凰就不來此飛翔。什麼緣故呢?君子忌諱自己的同類遭到傷害。鳥獸對於不義之舉尚且知道躲避,何況我孔丘呢!」在回到陬鄉歇息時,作《陬操》琴曲哀悼二人,然後不去見趙簡子,回到衛國。

不如離去

有一天,衛靈公向孔子問起列陣作戰的事。孔子回答說:「祭祀的事我聽說過,軍隊布陣的事不曾學過。」這表達的是:孔子重禮而不輕言戰爭。

第二天衛靈公與孔子談話時,看見大雁飛來,就只顧仰望,神色間全不在意孔子。孔子於是離開了衛國,又去陳國。

孔子不是在意自己不受重視,而是衛靈公的態度顯然重視武力,而輕視禮樂教化,所以孔子覺得徒然留此也是枉然,不如離去。

用與不用

魯哀公三年,孔子已六十歲。這年夏天,孔子在陳國,聽說魯廟被燒,就說受災地處應該是魯桓公、僖公的廟吧!經證實果然是。因為孔子認為上天對國君治國失德,必有報應。桓公弒兄登上君位,僖公出奔而又回魯,魯人厭惡,所以遭到祭廟失火災殃。

秋天,魯國季桓子病重,乘輦車望魯城,感慨嘆息說:「從前這個國家幾乎將興旺,因為我得罪孔子(不任用他),所以興旺不起來。」就對他的嗣子季康子說:「我死後你必然接掌輔佐魯國國君的地位,一定要召回孔子。」

數日後,季桓子過世,季康子繼承職位,喪事辦完,想召回孔子。大夫公之魚說:「從前國君魯定公任用過他,沒能有始有終,最後被諸侯恥笑。現在你再任用他,如果也不能有始有終,會再次招來諸侯恥笑。」季康子在公之魚建議下召冉求。

冉求將前往,孔子也認為冉求會受到重用。而孔子當下則想回家鄉,教導那些有心進取於大道而行事疏闊的弟子,只是要斟酌如何教導這些本質極美好的人才。子貢送行冉求,叮囑他被重用後,要讓魯國請孔子回去,因為子貢也希望魯國能重用孔子而興旺。

為政與為人

這一年孔子從蔡國前往楚國的葉地。葉公(楚國大夫,封於葉,稱公是僭越禮法)問孔子為政之道,孔子說:「為政要能使遠方的人歸附,近處的人擁護。」

有一天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為人,子路不回答。孔子聽說後就對子路說:「仲由,你為什麼不回答說:『他的為人,學習大道不知疲倦,教導人全不厭煩,發憤於學問忘記吃飯,快樂時忘記憂愁,以致於連衰老將到來也不知道。』」

(待續)
【圖說】孔子學琴於師襄子



【前期連結】孔子世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