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一七):子罕篇.第九章
●子圓


  子罕第九

子曰:「鳳鳥不至,河不出圖,吾已矣夫!」

孔子說:「鳳凰鳥不飛到人間來了,河中也沒有出現龍馬背著圖,這樣衰敗的時代,想在政治上推行仁道,我是應該停止了!」

「鳳鳥不至」,「鳳鳥」,是一種神鳥,雄的叫作「鳳」,雌的叫作「凰」,是鳥類中最聰明靈敏的。《淮南子》一書記載,距今約五千年前的上古時代,也就是伏羲氏及神農氏治理天下時,鳳凰鳥會飛來庭院中跳舞。到了夏、商、周三代,鳳凰鳥只飛到大門口,不會進到庭院中。到周朝時,鳳凰鳥就只在郊外的沼澤地可以看到。這顯示道德涵養愈粗淺,靈敏的鳳凰鳥就離人群愈遠;道德涵養愈精純,鳳凰鳥才會愈靠近人群。

「河不出圖」,「圖」,據《尚書》說,伏羲氏治理天下時,河中出現龍馬,頭像龍而身體像馬,身上顯現有條紋的圖案,就是河圖。伏羲氏效法河圖畫出八卦,是《易經》的起源。河圖中有天數五個,地數五個,能成就各種變化,並且可以宣行鬼神之道。聖人在位治理天下時,才能感召河圖出現於世。

「吾已矣夫」,「已」,停止。「矣」「夫」,都是語尾助詞,表示感嘆的語氣。孔子一生的志向,在推行仁道,安己安人安天下。周遊列國十四年,尋找仁君,希望卻一再落空。回到魯國後,也看不到「鳳鳥來」、「河圖現」的聖瑞,可見時代衰敗,無法遇到仁君,孔子因此打消在政治上推行仁道的作為。這正是聖人知天命,該止則止。

孔子知天命,雖然感嘆大道行不通,但絕不懷憂喪志而心灰意冷,反而將晚年的心力,轉而為整理典籍,集中國文化之大成。希望將大道藉著經典流傳後世,放眼未來,以俟來者。孔子「素其位而行」、「無入而不自得」的君子行止,正是我們學習的典範。

春秋末期,世衰道微,不見鳳鳥、河圖,孔子將心力轉為整理典籍,以待後人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