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一八):子罕篇.第十章
●子圓


  子罕第九

子見齊衰者,冕衣裳者,與瞽者,見之雖少必作,過之必趨。

孔子見到穿著齊衰喪服的人、穿著官服的官員,以及盲人,這三種人,即使對方年少,孔子坐著時,必定站起來。經過他們的面前,或是他們經過孔子面前,孔子必定快步通過。

「子見齊衰者」,「齊」,音「資」,將喪服的邊縫整齊。「衰」,音「摧」,用粗麻布做成的喪服。五種喪服中,「斬衰」最重,為父母守喪所服,喪期三年。「齊衰」次重,孫輩為祖父母、已嫁女兒為父母守喪所服,喪期一年。此處見齊衰者都表同情,何況更重的「斬衰者」,必包含在內。

「冕衣裳者」,「冕」,禮帽。「衣」,上服。「裳」,下服。冕衣裳者指穿著有禮帽、上衣、下裳官服的官員。

「與瞽者」,「瞽」,有眼珠卻沒有瞳仁的盲人。前兩種人就衣著而言,此處則指身體有缺陷的人,所以中間加「與」字。

「見之雖少必作」,「見之」與後句「過之」,文字對偶。「少」,年紀輕。「作」,起,身體有所動作。原來坐著的,必定站起來;原來站立的,必定移動位置。如客人到訪,主人必定起立致敬。見到穿喪服的人,知道對方有親人過世,同感哀戚;見到穿官服的官員,尊重他為國為民盡職;而見到盲人,甚至包括其他殘疾的人,流露出憐憫之意,外表動作自然都會有所表示。

「過之必趨」,「趨」,疾行。平常走路是步行,「趨」是碎步快走,但不是跑步,這是尊重對方,恐怕有所妨礙,有所耽誤,所以趕快避開。

北宋 謝顯道先生,早年跟隨理學家二程夫子學習,與游酢、呂大臨、楊時並稱「程門四先生」,學問講究「切問近思」,言論宏偉,最能啟發後進學生,是傑出的經學家。

顯道先生因忤逆皇帝的旨意,被貶到西京(今河南 洛陽)看管竹木場。當時仰慕他的朱震偕同弟弟朱巽,前往拜見顯道先生。見面坐定後,朱震恭敬請益,顯道先生說:「稍後就為賢弟講一部《論語》。」朱震想:「今天時間倉促,如何講完一部《論語》?」

顯道先生備了茶酒款待,席間都沒談到《論語》。等喝完茶,顯道先生才緩緩的說:「聽講《論語》,首先得舉『子見齊衰者』章,及『師冕見』章。因這兩章正可見聖人之道,沒有明顯和隱微之分,也沒有內外的分別。聖人之道,都是從日常生活的灑掃應對進退,而上達天道,從本到末一以貫之,整部《論語》就要這麼看待學習。」孔子日常行止,有諸中形於外的氣象,若細心體會,正可下學而上達。

學習本章,要檢驗自身,遇到如是情境,自己是何存心?是同情、尊重、憐憫,或是冷漠疏離、倨傲怠慢?「道不遠人」,善學的君子,豈能錯過日用生活厚培仁道的機會!

(圖:二〇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美國舊金山孔子展)
仁者,愛人。在日用生活中,孔子以仁待人處事,故仁者無憂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