欲廣福田 須憑心地
──略談《陰騭文廣義》的發明.下
●淨業

印造經文

經文有儒、釋、道之別,周安士特別推崇佛經。天下最難得聽聞,莫過於佛經,如來不出世,天上人間如長夜。

俗書以為盤古開天,讀了佛經,方知長遠劫來,這個世界早已經歷無量無邊劫數了。世人以為天帝、天仙為至尊,不知他們死後仍要輪迴,還是六道凡夫。有人認為人死後,身形滅了,精神也消失了,實不知人人本有的一點靈光,生生不息。人們以為父母眷屬身故之後,便無可奈何了,不知佛法之中就有法門,縱使他歷千生萬劫,還是有報答之道。

佛經教典,真可謂「渡海之慈航,幽途之寶炬,嬰兒之乳母,而凶歲之稻粱」,誰信誰解,誰就受用。所以釋迦佛入涅槃後,阿難尊者結集佛經時,色界天的梵王,欲界天的帝釋,都來幫忙執持幡蓋,四大天王則來各捧高座的四腳。這豈是世間書籍可以比擬的?所以文昌帝君勸人多多印造佛經,因為佛經是最高上的甘露法門。

捨藥材以拯疾苦

眾生的疾病,都不是生於病發之日,每一疾病都有病的遠因由來。例如《大方廣總持經》云:「以惡眼視發菩提心人,故得無眼報。以惡口謗發菩提心人,故得無舌報。」乃至全身水腫、乾痟渴口、疥瘡癩癘、淺癰深疽等病,以佛法診斷病因,原是過去生中毀謗經典的關係。

可見有一種病,就有一種藥。施捨藥材,是救人於發病之後。周安士教人可「勸其不造惡業,救於未病之先。」若能勸人不造殺盜淫妄等惡業,那是助人可以不長病。施捨藥材是「聽訟吾猶人也」,勸人不造惡業是「必也使無訟乎」,二者並行不悖。

造千萬人來往之橋

地上河流,割斷南北東西,使行人望河興歎。如有人發心建造橋梁,猶如絕處逢生。「橋」有濟渡的意思,修造橋梁,是助人渡過川流溪澗。

周安士更教人建造無形的橋:「布施作福,是渡人於貧窮。改惡修善,是渡人於患難。勤學好問,是渡人於愚癡。修行學道,是渡人於生死。」見人貧窮無法存活,布施給他財物,是助人渡過貧窮困境。有人遭逢禍患災難,如何為他搭一座橋遠離禍患?引導他改惡行、修善業,未來必能趨吉避凶。自己若能勤學好問,便可度人跳脫愚癡的險坑。修學佛法,可渡人離開生死岸邊,得究竟之樂。

欲廣福田,須憑心地

總觀周安士所撰《陰騭文廣義》,處處都在發明「欲廣福田,須憑心地」的一大宗旨。如何耕耘福慧豐腴的田地?心地是因,福田是果,須在心地下功夫。不造惡業、埋心地毒蛇、知足修富、印造佛經、勸修六度等,皆是在心地上耘除煩惱愛草,栽種善福之苗。

如何勤耕心地以廣福田?文昌帝君示人「行時時之方便,作種種之陰功」,要做到行時時方便,作種種陰功,以世法而言難以辦到。周安士云,若善用佛法,則絕無難事,力能及者勇於為之,力所不能的部分,則「唯有先發宏願,俟之他生後世而已。」現在先發宏願,他生後世必能圓滿所願。

《陰騭文》,是文昌帝君十七世以來,素行陰德,以身作則,得天之福的見證。再經周安士居士以佛法發明廣義,雖僅七百四十五個字,事理可謂燦然大備,如能信受奉行,必「百福駢臻,千祥雲集」。


(全文完)
【圖說】修學佛法,可渡人離開生死岸邊,得究竟之樂。


【前期連結】上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