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菩提樹下說故事】
無盡的布施
●怡萱


仙歎是擅長經商理財的高手,家財萬貫,珍寶無數。讀過佛典之後,深感世間無常、人命難保,死後所有家產都帶不走,唯一可行的途徑只有布施。

於是他發出通告,任憑貧乏者索取所需財物。經過數月,社會安定,人民富足,不再有缺財者。他又想到世人受各種病苦,應買良藥助人,普施恩澤。因而長期施藥,聞風而來的求藥者絡繹不絕,大家同聲讚歎他恩德廣大,德配天地。

仙歎的財產就這樣全部耗盡,便動身去採寶。離家才一百多里路,遇到幾輛車,滿載重病者,探問他們欲往何處,他們都說要找仙歎以求活命。因此他又返回,跟國王借金五百兩,把他們的病全都治愈,再與商人入海採寶,獲得許多寶物。

在返國途中,路上缺水,仙歎找到一口井,叫大家汲水來飲。那些商人見他採得的白珠,光耀絕倫,由貪心起歹念,合力將他投入井中。然而他的仁德早已感動神祇,天神護佑他毫髮無傷。

商人回國後,國王問及仙歎行蹤,他們騙說:「他一出國門,便與我們分道揚鑣,至今不知下落。」國王懷疑他們殺死仙歎,但他們矢口否認。

仙歎在井裡發現一個洞穴,一入洞穴,即從別口井而出,走了七天回到本國。國王問他為何空手而返,仙歎告以未遇寶。

國王靜思原因,認為其中定有隱情,便召商人們入宮,告訴他們仙歎已回,倘若誠實相告,得以活命,欺騙隱瞞必死。他們紛紛自首,隨即付諸國法定罪。

仙歎淚流滿面,趕往宮門,向國王叩頭請罪,並請國王開恩,國王說:「這樣違反政令。」仙歎再替他們求情說:「他們愚癡無知,知見顛倒,不明自己罪責,應施以教化。」國王贊許仙歎仁慈而原諒商人,但必須歸還搶奪仙歎之物。

商人們一致說:「仙歎一定是遵奉佛的人,才會這麼仁慈。」各各挑選自己的名貴寶物,送給仙歎。仙歎只收一半,商人們叩頭說:「承蒙您保全生命,我們願全數奉獻。」仙歎接受他們的饋贈,先償還欠國王的五百兩,然後行大布施。

國王跟所有臣民大受感動,相率受戒,全國上下子孝臣忠,獲得天神護衛,所以國富民安,四境安寧,無人不稱善。

釋迦牟尼佛說:「當時的仙歎,就是我的前生。我生生世世如此學菩薩道行布施,教化無數的眾生。」

(出自《六度集經》)
【圖說】仙歎家財萬貫,珍寶無數,但念及世人受各種病苦,買良藥助人,耗盡家產。


【原文】

昔者菩薩為大理家,名曰仙歎,財富無數。覩佛明典,覺世無常,榮命難保,財非己有,唯有布施功德不朽。令告黎民:「若有貧乏,恣願取之。」如斯數月。時政寬民富無財乏者。仙歎念曰:「惟當市藥,供護眾疾耳。」即市良藥濟眾生命,慈育普至,恩無不周。累年之惠,德香遠熏,四方病者馳來,首尾歎其弘潤,以德配天。

財賄都盡身行採寶,去家百餘里,於一水上逢數乘車載重病者,曰:「爾所之乎?」答曰:「之仙歎所,庶全餘命。」仙歎即還,從王貸金五百兩,市藥以療,病者悉瘳。自與商人入海採寶,所獲弘多。還國置舟步行,道乏無水,仙歎得一井水,呼等人汲之,卻自取飲。商人覩其所得白珠,光耀絕眾,貪為尤惡,毀聖殘仁,共排仙歎投之于井。菩薩仁德感神動祇,天神接承令不毀傷。

商人還國,王曰:「仙歎何之?」對曰:「去國即別,不知所之。」曰:「爾乃殺之乎!」曰:「不也。」

仙歎於井覩空傍穴,尋之而進出彼家井,准七日行得其本國。王曰:「何緣空還乎?」對曰:「不遇。」王靖思曰:「其必有以乎!」召商人問:「爾誠首之即活,欺者死矣。」即皆首之,付獄定罪。仙歎涕泣,馳詣宮門叩頭請罪。王曰:「違政也。」又重請曰:「愚者倒見,未足明責。原其無知也。」王嘉仙歎之仁覆,原商人之凶罪,勅令還物。商人僉曰:「仙歎不奉佛者,豈有斯仁乎?」各擇名寶以還之矣。仙歎各受其半,商人叩頭曰:「蒙祐命全,願盡納焉。」於斯受之,以還王金,又大布施。王逮臣民,相率受戒,子孝臣忠,天神榮衛,國豐民康,四境服德,靡不稱善。

佛言:時仙歎者,是我身也。菩薩慈惠度無極行布施如是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菩提樹下說故事:俯首佛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