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開卷語】
根柢
●鞭鼓生

臺南的安平,有一處樹屋的展示。歷經百年,榕樹的氣根盤據在屋宇整面牆上,樹冠高聳茂密,儼然成為屋頂,屋樹共存蔚為奇景。那大樹盤根錯節的根柢狀貌,完全展現出來。很令人驚訝,原來枝葉繁茂的樹根底下,是要具備如此繁複、又四處竄生的基本功夫。

是啊!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,必有盤錯的根柢。根柢深深地扎入泥土中,伸向黑暗的地底,汲取大地的養分,才能滋潤自己,成為一棵參天大樹。

而人,雪公云:「求學要得到根柢,先修明性德,以真才能,貢獻社會。學佛要先知無我,發心利眾,直心道場,不可浮誇。作慈善事,應知純為救他,萬勿假公濟私,或沽名釣譽,則不失為正士,否則偽善真惡矣。」

元朝滅南宋後,文天祥寧死不降,年僅四十七。死後數日,他的夫人歐陽氏收屍,面色如生,並在衣帶中發現了一首贊:「孔曰成仁,孟曰取義,惟其義盡,所以仁至。讀聖賢書,所學何事,而今而後,庶幾無愧。」任何讀了文天祥〈衣帶贊〉的人,無有不含淚動容。文天祥的仁至義盡,正是他讀聖賢書,為人處世的根柢。

反觀自己,我們的根柢又如何?

遇到事情,起心動念的標準在哪裡?有真才學能貢獻社會嗎?是否以無私無我的心,處處發心利益眾生?又是否憑著正直誠懇的心,老實做事?作慈善事,真的純為救他?有否假公濟私,或沽名釣譽?如此一一反詰自己,縱不能成聖成賢,至少也不至於淪為社會敗類,枉過此一生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開卷語:不可須臾離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