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蕅益大師跋
●雪窗研學小組


【要解】
經云: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得度。嗚呼!今正是其時矣。捨此不思議法門,其何能淑。旭出家時,宗乘自負,藐視教典。妄謂持名,曲為中下。後因大病,發意西歸。復研《妙宗》、《圓中》二鈔,及雲棲《疏鈔》等書,始知念佛三昧,實無上寶王,方肯死心執持名號,萬牛莫挽也。

【研討】
問:知禮大師《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》、傳燈大師《佛說阿彌陀經圓中鈔》、蓮池大師《佛說阿彌陀經疏鈔》,這三部書有何特色?
答:蕅益大師〈復唐宜之〉云:「《妙宗鈔》一書,不可動一字。蓋大小《彌陀經》,普被三根,注須通淺深。此經專被韋提希等圓頓大根,令現悟無生忍,儻『作是一心』之旨未徹,斷無依事修觀之理。」
  《要解》:「雲棲和尚著為《疏鈔》,廣大精微。幽谿師伯述《圓中鈔》,高深洪博。蓋如日月中天,有目皆睹,特以文富義繁,邊涯莫測。」
問:為何蕅益大師研究了此三部書後,「始知念佛三昧,實無上寶王」?
答:蕅祖二十五歲宗乘自負,藐視教典;直到生病,發現禪宗的功夫竟然用不上,看到《妙宗鈔》、《圓中鈔》及雲棲《疏鈔》,才完全領悟過來,必得用淨土法門來解決問題。從蕅祖〈刻淨土懺序〉可見一二:
  「予初志宗乘,苦參力究者數年,雖不敢起增上慢自謂到家,而下手工夫得力,便謂淨土可以不生。逮一病濱死,平日得力處,分毫俱用不著,方乃一意西歸。然猶不舍本參,擬附有禪有淨之科。至見博山後,稔知末代禪病,索性棄禪修淨,雖受因噎廢飯之誚,弗恤也。於今專事淨業,復逾三載,熾然舍穢取淨,與不取捨元非異轍,較西來祖意,豈不更直捷邪。」
  其中「舍穢取淨,與不取捨元非異轍」,即《妙宗鈔》所言:「圓教即染之淨,即是祕藏不垢不淨。祕藏不垢不淨,即是即染之淨。」禪宗以不取不捨為圓頓教,而《妙宗鈔》指出,不取不捨與淨土宗的捨穢取淨,本來就不是兩回事,完全圓融事與理,而且更容易修、更直截!
  《妙宗鈔》是針對智者大師《觀無量壽佛經疏》來做《鈔》。妙就是不可思議,宗就是宗趣,整部書註解著力在淨土法門最微妙之處──心性不可思議,來驗證淨土法門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。這對蕅祖的啟悟非常大,以此來修行即為圓中理,比禪宗參話頭高明多了,「始知念佛三昧,實無上寶王」,才知念佛三昧是無上寶王,能生各種功德。蕅祖從《妙宗鈔》的「妙宗」,了知「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,唯依念佛得度」,如此一轉變,「方肯死心執持名號,萬牛莫挽也」。
問:為何「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」?
答:《禪祕要法經》記載,佛入滅後兩百年,有一半的弟子還能「觀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之道」。一千年以後,億億弟子只有一兩個人願意修行此道。一千五百年以後,就沒有人學、沒有人相信了,覺得所言只是風言風語,例如對「觀身不淨」,反倒覺得自己身白肌淨而不信。因為這時代的眾生都懷著嫉妒心,不耐他榮,毀謗譏刺,不願意修行。
問:「末法億億人修行,罕一得道」,有些世智辯聰的人會覺得,末法眾生鈍根才需要念佛法門,自己根器還不錯,還可以選其他法門?
答:世智辯聰、年輕力壯者,認為自己可以有很多選擇,就是尚未「遇病」。「逮一病濱死,平日得力處,分毫俱用不著」,一染病,可有辦法讀經、誦懺文、念咒語?連最簡單的佛號可能都念不出來。
  此外,末法這個環境的形成,就是人心漸漸陋劣、汙濁,整個環境、法運才變汙濁。到處都是嚴峻的疫情,又有大洪水、大蝗災、下冰雹……。為什麼身處這樣的環境?都是自己唯心所現的,心壞了才會有末法,不是環境的問題,是自己的問題,自己就是鈍根,鈍根才會在末法。自己現出來的環境應該自己來承擔,要捨穢取淨,唯修淨土法門。
問:「始知念佛三昧,實無上寶王」,在《阿彌陀經》中似乎沒有提到念佛三昧?
答:要以「依義不依語」的原則,來看《阿彌陀經》,經中說的「一心不亂」,即可導向「念佛三昧」,而又略有不同。
  《靈峰宗論.答問》有這樣的區分:「念佛三昧,三昧中王,信不容易。但既三根普被,又不宜一味說難。且七日一心不亂,不可判淺。夜夜伴佛眠,不可判深。」從早到晚都和佛號打成一片,因為是正定,故心與佛號密不可分。如南朝傅大士云:「夜夜抱佛眠,朝朝還共起。起坐鎮相隨,語默同居止,纖毫不相離,如身影相似。欲識佛去處,祇這語聲是。」能夠保持一心不亂,即能趣入念佛三昧。
問:「始知念佛三昧,實無上寶王」,念佛三昧為何是無上寶王?
答:蕅祖〈重刻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序〉說:「念佛三昧,所以名為寶王者,如摩尼珠,普雨一切諸三昧寶……始自《華嚴》,終至《法華》,一代時教,無不讚揚此寶王三昧。始自文殊普賢,乃至永明楚石,一切菩薩聖祖,無不修證弘通此寶王三昧。」
問:何謂「死心執持名號」?死什麼心?
答:如《要解》前文言「死盡偷心」,就是要死心塌地執持名號,盡絕「兼」心,不再起修其他法門的念頭。
  蕅祖五十六歲病得很重,這一生學過的教理、宗門概皆不用,唯有死心執持一句佛號──「孤明六字全提出,百獸群中師子音。」(見蕅祖〈大病初起求生淨土.六首之五〉)
  此外,蕅祖出家就是希望功夫成片,後來發現即使用功參禪也使不上力,所以感嘆道:「今正是其時矣。捨此不思議法門,其何能淑?」今正是末法時期,要靠其他法門實在是沒有辦法。
(待續)
【圖說】《妙宗鈔》指出,淨土宗的捨穢取淨,與禪宗的不取不捨,元非異轍,而且更容易修,更直截!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勸行流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