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菩提樹下說故事】
因果就在身邊
●怡萱


從佛陀伐那山中,向東行六十多里,到了矩奢揭羅補羅城。這座城名意譯為上茅,因為它座落於摩揭陀國正中央,自古以來即為君王的都城,而且盛產品質最好的吉祥香茅,所以叫上茅城。

此城四周高山環繞,形成天然的外郭,西邊有兩山之間的山路可通行,北邊則開闢了山門,東西長,南北狹,外圍有一百五十里。

內城遺址只剩周圍三十多里,各處小徑長滿了羯尼迦樹,樹上的花含有特殊的濃郁香氣,顏色有如黃金那樣光彩燦爛,到了暮春三月,整個樹林裡是一片金黃色。

宮城的北門外有塔,正是佛陀馴伏醉象之處。當初提婆達多欲取代佛陀,唆使未生怨太子(即後來的阿闍世王)弒父篡位,為了達成作新佛、作新王的目標,成為密友。

未生怨登上王位之後,趁佛陀入城乞食,放出醉象,欲加害佛陀。結果佛陀施展神通,手指指端現出五頭獅子,凶猛的醉象反而被馴伏了。

在馴伏醉象處的東北也有塔,這是舍利弗聽聞馬勝比丘說法而證果的地方。

當時舍利弗還是在家人,才華出眾,氣度寬宏,受人敬重,有很多門生跟著他學習。

有一天,舍利弗將要入城,剛好馬勝比丘也來乞食,舍利弗遠遠見到馬勝比丘,便告訴他的門生:「迎面而來的人舉止有次序,若他沒有證果,那能如此安詳?我們應該在這裡稍微待一下,看看他將有什麼作為。」

馬勝比丘已經證了羅漢果,內心得到自在,容貌舉止和順高雅,搖動錫杖合乎法度,使人遠聞即知有比丘乞食。

舍利弗請問他:「長老這麼安樂,以誰為師?證得何法?能夠如此和悅安適!」

馬勝比丘說:「你不知道嗎?淨飯王的太子捨棄轉輪王位,悲愍昏亂的六道眾生,苦行六年,證三菩提,具一切智,他是我的老師。我老師所教的法,非有非空,很難用言語詮釋敘說,只有成佛的人才能究竟闡述,豈是那些愚昧的人所能詳細議論的?」

接著他為舍利弗說偈頌來稱讚佛法,舍利弗聽了以後就證果了。

(出自《大唐西域記》)

未生怨太子跟他的父王,因有宿世殺身之仇,受提婆達多挑撥,但是佛陀已經成就,豈是任何人可以加害?舍利弗德高望重,慧眼識人,一聽阿羅漢宣揚佛陀正法,立刻就能證果。想想前人留下的故事,看看自己,萬事皆有因果,唯一的正路,只有斷惡行善修淨業啊!

【圖說】馬勝比丘向舍利弗介紹佛陀,悲愍六趣,苦行六年,證三菩提,具一切智。


【原文】

十二、上茅宮城(舊王舍城)

從此大山中東行六十餘里,至矩奢揭羅補羅城。(唐言上茅宮城。)上茅宮城,摩揭陁國之正中,古先君王之所都,多出勝上吉祥香茅,以故謂之上茅城也。崇山四周,以為外郭,西通峽徑,北辟山門,東西長,南北狹,周一百五十餘里。內城余趾周三十餘里。羯尼迦樹遍諸蹊徑,花含殊馥,色爛黃金,暮春之月,林皆金色。

1.伏醉象遺跡

宮城北門外有窣堵波,是提婆達多與未生怨王共為親友,乃放護財醉象,欲害如來。如來指端出五師子,醉象於此馴伏而前。

2.舍利弗證果故事

伏醉象東北有窣堵波,是舍利子聞阿濕婆恃比丘(唐言馬勝。)說法證果之處。初,舍利子在家也,高才雅量,見重當時,門生學徒,傳以受業。此時將入王舍大城,馬勝比丘亦方乞食。時舍利子遙見馬勝,謂門生曰:「彼來者甚庠序,不證聖果。豈斯調寂?宜少佇待,觀其進趣。」馬勝比丘已證羅漢,心得自在,容止和雅,振錫來儀。舍利子曰:「長老善安樂耶?師何人,證何法,若此之悅豫乎?」馬勝謂曰:「爾不知耶,凈飯王太子舍轉輪王位,悲湣六趣,苦行六年,證三菩提,具一切智,是吾師也。夫法者,非有非空,難用詮敘,惟佛與佛乃能究述,豈伊愚昧所能詳議?」因為頌說,稱贊佛法,舍利子聞已,便獲果證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菩提樹下說故事:最後的供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