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二一):子罕篇.第十三章
●子圓


  子罕第九

子貢曰:「有美玉於斯,韞匵而藏諸?求善賈而沽諸?」子曰:「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賈者也。」

子貢向孔子請問:「有一塊完美無瑕的玉器在此,要將它包裹在木盒子裡藏起來?還是尋求善知玉器的賈人賣給他?」孔子說:「賣給他吧!賣給他吧!我等待善知玉器的賈人呀!」

「子貢曰:『有美玉於斯』」,本章猶如一首詩,用比喻的方式,意在言外,藉此傳達彼此的想法。「子貢」,姓端木,名賜,字子貢,是孔門言語科的大哲,善於言語及經商。子貢請教老師,有時透過詩意了解老師的想法。「美」,完善,「美玉」是玉器完好沒有瑕疵,比喻君子德行完善。孔子當時未擔任官職,子貢借美玉比喻孔子。想了解孔子是要隱居起來?或是想再出仕造福百姓?

「韞匵而藏諸?求善賈而沽諸?」「韞」,包裹起來。「匵」,同「櫝」,木盒子。「藏諸」和「沽諸」的「諸」字,是「之、乎」兩字的合音。「賈」,做買賣的生意人。所謂「行商坐賈」,商人和賈人同樣做買賣,但是有所不同。商人通四方之物,到處做買賣;賈人則待在固定的店面,等著客人購買。「善賈」是識貨的賈人,比喻深明大道的賢君,必能了解孔子而善任。

「沽之哉!沽之哉!」重複「沽之哉」,是堅定賣出去決不遲疑。由此可知孔子造福百姓的志願,總是積極而堅定的。

「我待賈者也」,「待」是「藏器於身,待時而動」,先將自己栽培成大器,等待可用的時機。假使遇到有人賞識,就施展才能造福大眾。無人賞識,就永遠放著,不斷自我充實,決不怨天尤人。至於「求」容易陷於一味炫賣,常會降格以求,而失去行道的初衷。

東漢末年的諸葛孔明,年少時避亂而躬耕南陽,刻苦攻讀各項學問,並結交荊、襄眾多名士,相互請益切磋。每每自比古代安天下的賢相管仲及大將軍樂毅,一般人雖不認同,但深交好友崔州平及徐庶卻深以為然,稱孔明為「臥龍先生」。

當時劉備屯兵新野,長年征戰卻苦無根據地,後來因為徐庶的獻策,連勝了幾場戰役。在高興之餘,徐庶卻因侍奉母親必須離去,劉備悵然大失所望!臨別之際,徐庶舉薦孔明是治世奇才,言明必須親自登門拜訪,不可差人招呼前去。劉備深信徐庶建言,不辭勞苦三顧茅廬,才見到孔明先生。孔明自述:劉備胸懷大志,降貴紆尊來請教當世之事。孔明由是感激,答應為劉備驅馳效命,建立蜀國,與曹操、孫權三國鼎立!孔明一展長才,大名垂照宇宙。

學習本章,首先要將自己培養成材,然後待時而動。若得到賞識,達則兼善天下;若無人知曉,也能安然自得韜光養晦,這正是君子出處之道。

子貢借美玉比喻孔子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