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淨土聖賢】
──童子往生記──
臨終正念分明的戴公烈
●涵之


清朝安徽省休寧縣,有一位童子名叫戴公烈,輾轉遷居至浙江塘棲鎮。

戴氏出自儒門,滿週歲時母親亡故。戴公烈即使於遊戲之中,也不曾違背禮法。十二歲時,開始學習科舉課業,此時已顯露不凡的氣概;十三歲時更加聰敏,行為舉止已似成人般成熟。

戴公烈天生體質較為虛弱,為醫治㿀疹而傷了胃氣,於是到吳門蘇州寓所就醫。那裡有蓮池大師《竹窗隨筆》等數種書,戴公烈每每拿起來反覆細讀,多有會心之處。

到了七月初六中午,戴公烈忽然正身端坐,告訴他的祖父說:「請幫助我念佛。」便開始朗朗稱念佛號,祖父在旁陪同稱念。

一開始戴公烈高聲稱念,漸漸的轉為低聲、無聲,仍可見其唇動稱念,過了一會兒,唇亦不動,就這麼往生了。此事發生在康熙癸丑年間。

童子戴公烈,大概過去生具備善根,所以臨終能夠正念分明,求生淨土,非常難得。

彌陀《四十八大願》第十八願云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」

《彌陀經》亦云:「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」戴公烈不正是如此嗎?

黃泉路上無老少,戴公烈因閱讀蓮池大師的著作,而知念佛往生之重要,乃至臨終時清楚要求至親助念,自己則正念分明,實在是印證經典所言不虛。

(出自《淨土全書》)
【圖說】戴公烈讀了蓮池大師的《竹窗隨筆》,得知念佛,臨終預知時至,請家人助念,而得往生。


【原文】

大清童子,戴公烈,徽州休邑人,流寓塘棲鎮水北界。生自儒門,週齡失母。為兒戲時,不踰禮法。年十二始習舉子業,英英露頴。十三益聰敏,動止類成人。

然賦質清弱,因醫[病-丙+班]疹,致傷胃氣,乃就醫吳門寓所。有蓮池大師竹牕隨筆數種。每取其書,反覆細閱,若有會心。

七月初六日午刻,忽端坐。謂其祖曰:助我念佛。遂朗稱佛號。其祖和之。始則聲高,漸至聲低,終乃無聲,尚見唇動,頃之唇亦不動。兀然而化。時康熙癸丑歲也。

此童殆宿具善根,臨終顯現,正念惺然,得未曾有。四十八願有云:十方世界眾生,至心信樂,欲生我國,十聲念我名號,而不生者,我不作佛。彌陀經云: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極樂國土。信斯言也。此童其流亞歟。(淨土全書)




【前期連結】淨土聖賢:置身常在光明中──馬榮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