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二二):子罕篇.第十四章
●子圓


  子罕第九

子欲居九夷。或曰:「陋,如之何?」子曰:「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!」

孔子想到東方九夷地區居住下來。有人就說:「九夷地區偏僻鄙陋,當地人民不知禮義,怎能居住呢?」孔子聽到後,就說:「有道德學問的君子已住下來教化,怎會僻陋而不知禮義呢?」

「子欲居九夷」,「欲」,心中有意願。孔子周遊列國,志在推行仁道,當時華夏各國已無法推展,孔子不怨天也不尤人,反而想到偏僻的九夷去推行。「居」,不僅前往而已,更想長久定居。「九夷」,在中國東方有九種夷族,有人認為在中國境內,也有人認為在中國境外,這無法確定,也並非本章重點,就不必詳細考證了。

「或曰:『陋!如之何?』」「陋」,偏僻粗陋,沒有文化而不知禮義,並不是指生活衣食的粗陋。

「子曰:『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!』」「君子」,有道德學問能教化人群的人,例如教化朝鮮的殷朝 箕子。孔子稱讚當地有君子教化,並非指自己,否則就變成狂妄自大。

班固著作的《漢書》,記載殷朝末年的箕子,他到朝鮮,教化當地人民耕作穀物,養蠶織布,並且懂得禮義。箕子制定了「樂浪 朝鮮民犯禁八條」,禁條中規定殺人要償殺賠命;傷人須以穀物償還;偷盜被抓就要沒入當家奴婢女。若想贖身為民,一個人要付五十萬。即使贖身為民,世俗仍感到羞恥,連嫁娶都很難找到對象。經過這樣的教化,人民不再偷盜,各家門戶也不用關閉就很安全,婦女有貞操不淫亂。在仁人賢者的潛移默化之下,人民性情柔順,實在彌足可貴。

學習本章,就要學習孔子一心推行仁道,造福天下百姓的精神。我們首先必須學好《論語》,不僅通達文義,更應實踐五倫十義。遇到有人邀請講說《論語》,就將孔子的仁道推展出去,修己安人,相信孔夫子必當會心一笑,點頭稱善!

孔子,志在推行仁道,當華夏各國無法推展,孔子想到九夷去推行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