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偉大史家司馬遷】
孔子世家.八
●王令樾

【圖說】春秋隱士普遍認為亂世不可為,但孔子始終存著希望,是為了給三王仁政,留下薪火相傳的火種。
孔子是聖之時者
楚王封地

楚昭王想把七百里大的地方封給孔子。

楚國的令尹子西,提醒楚王說:「君王出使諸侯國的使者,有像子貢這樣稱職的嗎?」楚王說沒有。

又問:「輔佐的相國有像顏回這樣賢能的嗎?」也沒有。

同樣,也沒有將帥如子路一樣英勇,沒有官尹如宰予一般的能力。

子西又說:「楚國的祖先最初受周天子分封,封號是子爵,土地僅方圓五十里。如今孔丘講述三皇五帝的治國法則,申明周公、召公的德業。如果任用他,楚國怎能世代保有方圓幾千里的土地?」

「當年文王在豐邑,武王在鎬京,不過是百里之地的君主,最終就能統治天下。現在如果讓孔丘擁有七百里土地,又有賢能的弟子輔佐,這不是楚國之福。」

楚昭王就打消原來的想法。

接輿之歌

楚國狂人接輿,唱著歌經過孔子的車子:「鳳凰呀,鳳凰呀!你的美德為什麼這麼衰弱?過去的無法再勸阻,未來還來得及補救。罷了,罷了!現在從政的人都很危險啊!」

孔子下車想和他談談,他快步的走開了,沒能說到話。

這楚國狂人是以鳳凰比擬孔子,鳳凰應該出現在聖世,孔子卻處在亂世中,故說德衰。又說過去孔子風塵僕僕到處受阻,今後就算了吧!不如歸隱,別再讓自己處於危險的政爭中。

由此可見,各國隱士都對春秋時代絕望,認為亂世不可為。但孔子始終存著希望,唯恐三王仁政停止,春秋亂世不絕。

實際上後面的戰國時期,更是各國傾軋,戰亂不止,以至於秦國以霸政治國,人民苦不堪言,而後再求仁政,已是希求。

可見孔子環行七十二國是不得已,是為了給三王仁政,留下薪火相傳的火種,其苦心豈是隱者所能理解?所願意接受?

(待續)



【前期連結】孔子世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