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學詩學禮承舊業──
孔子子孫的家風與家規
●孔祥林

(孔令貽與莊士敦等在忠恕堂前合影)
【圖說】忠恕堂,衍聖公讀書會客的地方,門柱對聯:「天眷龍光匪懈精勤惟就學,祖謨鶴翼大成似續在橫經。」

孔上公紀錄片《風雨一盃酒》,片頭即以《論語》帶出孔門精神:「君子食無求飽,居無求安,敏於事而慎於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謂好學也已。」這是孔子的生活寫照,也是孔上公留下的典範。

曾有緣蒙孔上公教誨,得以感受到他生活的儉樸,長年住在巷弄間老舊的公寓,偶爾設宴邀請學生聚餐,自己卻只吃從家裡帶來的三明治。儘管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,卻食無求飽、居無求安,正是孔上公將孔子精神具體行持的展現。

本文摘錄孔祥林先生大作:《詩學禮承舊業──孔子子孫的家風與家規》。文長五千七百餘字,今謹摘全文第一節,以見孔家「禮樂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」,千年不輟的好學家風。(編者謹案)



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自漢武帝罷黜百家、獨尊儒術後,孔子思想成為國家的指導思想。歷代王朝為顯示崇德報功,在不斷追諡加封孔子,普建文廟祭祀孔子的同時,也不斷加封孔子長孫,優待孔子子孫。

孔子子孫則恪守學詩學禮的祖訓,繼承、發展和弘揚孔子思想,重視教育,以儒家倫理和禮儀規範嚴格要求自己,使孔氏家族成為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都較高的家族,並被尊稱為「天下第一家」。

詩禮庭訓

孔氏家族學詩學禮的祖訓,來自孔子對兒子孔鯉的教育。

陳亢問于伯魚曰:「子亦有異聞乎?」對曰:「未也。」

嘗獨立,鯉趨而過庭,曰:「學《詩》乎?」對曰:「未也。」「不學《詩》,無以言。」鯉退而學《詩》。

他日又獨立,鯉趨而過庭,曰:「學《禮》乎?」對曰:「未也。」「不學《禮》,無以立。」鯉退而學《禮》。聞斯二者。

陳亢退而喜曰:「問一得三:聞《詩》,聞《禮》,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。」

(《論語•季氏》)

在孔子生活的時代,上層社會舉行外交活動和雅集時,發表意見不能直抒其意,而是要吟誦合適的《詩經》詩句委婉表達,所以上層人士不熟讀《詩經》,是無法參加上流社會的活動的。《禮》是禮儀規範,不熟悉禮儀,就難以立身處世,所以孔子教育兒子「不學《詩》,無以言」,「不學《禮》,無以立」,從此孔子後裔就以「學詩學禮」作為祖訓。

歷代王朝加封孔子長孫的目的,除報功外,還希望孔子長孫讀書循禮,成為士林的表率,所以也一再教育他們克謹家聲,學詩學禮。

克繼家聲

金章宗在頒給五十一代衍聖公孔元措的誥命,要求他「家聲久矣,無忘詩禮之傳」。六十一代衍聖公孔弘緒八歲襲封,明代宗十分關心他的成長,親自篆寫「謹禮崇德」四字,並鑄成金印頒給他,頒發詔書要求他「修身謹行,以孝悌為先;力學親賢,以詩禮為本」。

清世宗當面教育七十代衍聖公孔廣棨,「至聖先師後裔當存聖賢之心,行聖賢之事,一切秉禮守義,以驕奢為戒。且爾年齒尚少,尤宜勤學讀書,敦品力行……不墜家聲,即所以報國矣」。清高宗八次到曲阜親自祭祀孔子,多次賜詩給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昭煥,告誡他「修己無過守禮樂」,要求他「克繼家聲慎勖旃」,並親筆題寫「詩書禮樂」額頒給他。

孔憲培雖然襲封後遲遲沒有赴朝覲見,皇帝仍然對他學詩讀禮讚賞有加,「學詩適合趨庭訓,讀禮因遲望闕朝」。清文宗也賜詩給七十四代衍聖公孔繁灝,教育他繼承祖先遺風,學詩學禮,謙恭儉樸:「詩禮澤長庭有訓,粥饘風古鼎留銘」。

皇帝不僅要求衍聖公學詩學禮,還要求衍聖公夫人承繼孔氏祖訓,明世宗加封孔聞韶夫人的誥命,就要求她「宜服膺詩禮之訓,恪共宗廟之儀」。

弘揚家學

孔子子孫恪守祖訓,以繼承家學為己任。孔子之孫孔伋(子思)自幼即立下弘揚家學的志向:

夫子閒居,喟然而歎。子思再拜請曰:「意子孫不修,將忝祖乎?羨堯、舜之道,恨不及乎?」

夫子曰:「爾孺子,安知吾意?」

子思對曰:「伋于進瞻,亟聞夫子之教,其父析薪,其子弗克負荷,是謂不肖。伋每思之,所以大恐而不懈也。」

夫子忻然笑曰:「然乎?吾無憂矣。世不廢業,其克昌乎!」

(《孔叢子•記問》)

其後歷代子孫無不恪守學詩學禮的祖訓,五十三代衍聖公孔治「作堂私第,命以詩禮,示不忘過庭之教」。明弘治間大修孔子廟,特意在孔子故居舊址建造詩禮堂,作為子孫集會的場所。清代康熙、乾隆皇帝來曲阜祭祀孔子,專門請孔子後裔在此進講儒家經典,孔尚任、孔尚鉝講經《大學》、《易經》獲得康熙皇帝「經筵講官不及也」的讚譽。

明、清時期,衍聖公專主孔子祭祀,不再外出任官,能有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,更堅定了學詩學禮的信念。他們以「文章道德聖人家」為目標,以「天眷龍光匪懈精勤惟就學,祖謨燕翼大成似續在橫經」的清醒認識學詩學禮,更以「東趨家庭學詩學禮承舊業,西瞻祖廟肯堂肯構屬何人」的決心繼承孔子的事業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