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論講錄(三十四)
●簡智果講述 ●珍沼、孟昌整理

【圖說】極樂世界的眾生,以美妙的天衣來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
頌文:
雨華衣莊嚴,無量香普熏,
佛慧明淨日,除世癡闇冥。

「雨華衣莊嚴,無量香普熏」,這二句頌文的主題是「雨功德」。「雨」字,可當名詞用,也可當動詞用。若當動詞用,念ㄩˋ,即「落下」之意。若當名詞用,念ㄩˇ,即指從空中降下的雨水。根據曇鸞大師《往生論注》的解釋,可當動詞,也可當名詞。

雨華衣莊嚴

西方極樂世界,從空中降下的種種莊嚴供養物品,譬如華、香、瓔珞、衣服、幢幡等,雖然很多,這些供養的物品卻事事無礙,不會填滿或阻塞虛空,好像雨水一樣。因為雨水是互容、互攝的,再多的雨滴,也不會妨礙虛空的開闊廣大,無有障礙。

這一段頌文講「雨功德」,與上一段講「水、地、空」三種功德,二者之間前後次第的關係為何?上一段所說的「水、地、空」三種功德莊嚴相,是屬於「眼觸」的境界。這一段「雨功德」主要是講到供養佛菩薩的物品,香氣普熏十方,是屬於「鼻觸」的境界。

「雨華衣莊嚴」:雨(ㄩˋ),降下。從極樂世界虛空之中,降下種種微妙莊嚴的香、華,和種種輕柔莊嚴的天衣。極樂世界依報國土上所落下的花有二種:

一、雨天華:是由天空落下之花,這是根據小本《阿彌陀經》上說的。

二、雨樹華:是由七寶樹上所落下之花,這是根據大本《阿彌陀經》上說的。

小本《阿彌陀經》記載,佛說:「彼佛國土,常作天樂,黃金為地,晝夜六時,雨天曼陀羅華。」極樂世界,在白天三個時辰(初晝──卯時、辰時,上午五時至九時;中晝──巳時、午時,上九時至下午一時;後晝──未時、申時,下午一時至五時)和晚上三個時辰(初夜──酉時、戌時,晚上五時至九時;中夜──亥時、子時,晚上九時至凌晨一時;後夜──丑時、寅時,凌晨一時至五時),晝夜六時之中,常有天人來散花供佛。

天人所散的花叫曼陀羅花,譯為「適意花」,適合人意之花。此花的色、香最為殊勝,是最令人起歡喜心的花,所以叫「適意花」,或者也叫「白圓花」。曼陀羅花,是四種天花之一。小本《阿彌陀經》經文簡略,只說從空中落下此一種曼陀羅花。其實應該說「天雨四花」,這樣才與下面經文說:「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」的「眾」字相應。(「眾」,多種之意。)

或問:「極樂世界,晝夜六時,從空中所降下之『四花』為何?」分別為:

  一、曼陀羅花(白圓華)
  二、摩訶曼陀羅花(大白圓華)
  三、曼殊沙華(赤圓華)
  四、摩訶曼殊沙華(大赤圓華)

以上略說「雨天華」,天空中天女散花供佛。

根據大本《阿彌陀經》(大唐譯本)經文:「其風吹動,七寶樹林」,極樂世界的微風,輕輕吹過,搖動七寶樹林。「華飄成聚,高七人量」,七寶樹花飄落下來,積聚成一片很厚、很厚的花海,大約有七個人那麼高。「種種色光,照耀佛土」,由眾寶所成就的七寶樹花,放出各種光明的色相,照耀整個極樂世界的國土,非常稀奇美妙。「譬如有人,以花布地,手按令平」,落花鋪地,十分平坦,好像有人把七寶樹花,普遍分布在地面上,再用手撫平,成為平整的地毯。「隨雜色花,間錯分布」,隨著各種不同的花色,青、黃、赤、白等,互相交錯分布著。「彼諸花聚,亦復如是」,那些飄落下來的各種樹花,所積聚成的花海也是一樣,好像五花十色的地毯,十分柔軟、精緻、華麗,而且花香撲鼻。

大本《阿彌陀經》還說,極樂世界的眾生,在宮殿樓閣外面散步、經行時,當腳踏在這一片花海之上,大約陷下四寸,隨著將腳提起來時,又恢復原狀。過了早上以後,這些落花不必打掃,自然就隱沒到地底下,好像雨水滲入土中一樣,沒有留下花的痕跡,這時大地上又恢復清淨的琉璃寶地。等到下一個時辰來到,微風再度吹起,新的樹華又飄落到琉璃地面,積聚成一片花海,莊嚴極樂世界的國土。像這樣子,從七寶樹上落花,一天之中有六回。以上略說「雨樹華」,從七寶樹上落花莊嚴地面的情形。

「雨衣」就是從天上降下微妙輕柔的「天衣」,其微妙輕柔之情形如何?根據《長阿含經》記載:忉利天的衣服,重六銖(銖:古代的重量單位,大約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);夜摩天的衣服,重三銖;兜率天的衣服,重一銖半;化樂天的衣服,重一銖;他化自在天的衣服,重半銖。由此可見「天衣」之殊勝與輕柔微妙!有一句古語叫「天衣無縫」,天衣根本不必用針線來縫合,非常完美,宛如「一體成型」,沒有任何銜接的縫隙與破綻。極樂世界的眾生,就以這麼美妙的天衣來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。

以上各種「衣」,指「衣服」。又「衣」字,亦可指「布帛」,以絲織成的布匹。如佛殿上的繒蓋(以五彩的絲織品做成的寶蓋,高掛在佛像頂上者),或幢幡(以絲布作成的旗幟,圓筒形曰「幢」,長片形曰「幡」。「幢」與「幡」同為供養佛菩薩的莊嚴具)。所以「雨衣」即是從西方極樂世界的空中,降下種種的天衣、繒蓋、幢幡等上妙的莊嚴具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極樂世界,晝夜六時之中,常有天人來散花供佛。(弘一大師法書)


【前期連結】往生論講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