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學佛成器──
經典如何轉化成智慧.下
●藏密

【圖說】阿難尊者,隨佛聞法,無「散亂、忘失、顛倒」過失,故能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,成為「善好器」。
思所成慧

思慧受教,如食物入口,細細咀嚼,如此可以助成智慧力。聞法之後,內心要思惟「法有何義?」若自己不能了解,須「從他諮問」,向善知識詢問請教。然後「至心受持,數數觀義」,將經教領納在心,牢持不忘,番番觀察經教中的義理。愈深入觀察,愈加歡喜,最終能通達深義。

如周利槃陀伽,佛教他憶持:「身語意業不造惡,不惱世間諸有情,正念觀知欲境空,無益之苦當遠離」一首偈,周利槃陀伽諷誦三個月,仍記不起來。一旁的牧羊人,聽他整天誦讀此偈,比他還快記起來。槃陀伽因宿世業障,經過三年仍不能誦全。佛乃改教他誦「埽箒」,經過百日,憶得「埽」,忘了「箒」,持得「箒」,忘了「埽」。

由是日久,漸漸熟練,佛將「埽箒」更名「除垢」,要槃陀伽思念「除垢」:塵土埽除後,大地就清淨了。我現今的煩惱是垢,若用智慧埽除煩惱,不亦可乎!佛見時機成熟,教他觀「出息入息」的禪定,最終觀得一切息皆空,豁然大悟。

蕅益大師二十歲時,詮釋《論語》,至〈顏淵篇〉的「一日克己復禮,天下歸仁」,遲遲不能下筆。為何一日克己復禮,全天下便都歸仁厚了?於是廢寢忘食,數數觀義,長達三晝夜,大悟孔顏心法。覓心了不可得後,方知天地日月山河國土,皆妙明心中所現物,也無「能現、所現」的分別,這就是「天下歸仁」,也就是「明明德於天下」,縱使高山深谷也不能局限,縱經亂世也不能更易。

周利槃陀伽、蕅祖,善於「至心受持,數數觀義」,故能善於思惟佛法意趣。「聞而不思,猶如漏器中寫(瀉)水」,如盆底破個洞,再多的水也留不住。

修所成慧

殷商賢相傅說,叮囑殷高宗云:「非知之艱,行之惟艱」,聞思而識道,已是不易,能依道而修,亦是一難。依聞思之法而修,如服用良藥,藥行而病除。隨順正義,如法修行,遠離一切煩惱習氣,是名修所成慧。如何修?身口意三業,攝受聞思所得的道,使作善業,修習增長。修慧增長後,則「能滅諸煩惱結使,悉能攝受無量功德」。

能聞能思,若不依之而修,有何損失?在《寶雨經》,佛為止蓋菩薩舉一譬喻。

有一個人,從東方走到西方,途經燠熱的曠野。另有一人又熱又疲乏,想從西方走到東方,請問他:「從此到東方,何處有泉林、池沼及清淨的冷水?我若知道,可以止息熱惱、渴乏。」從東來的人,告訴他:「我熟悉此路,知有水處。從東行有兩條路,要捨左道,取右道,見到青山林泉,有清淨冷水可以解渴休息。」

佛問止蓋菩薩:「這位又熱又渴的人,聽到有清淨冷泉,就解渴了嗎?」

止蓋菩薩說:「世尊!彼熱渴人,要當內證清涼之水,然後除其熱渴之患。」又熱又渴者,要真正喝到清涼的水,才能除熱渴。

佛說:「如是,如是!非但聞思,即能證得自內所證真如之法。」眾生內心本有的真如,聞思之後,須親自內證殊勝的法性。修而有慧,則能免於煩惱垢患的痛苦,獲得無量利益。

印光大師,一生閱藏念佛,聞思修三慧具足,親證「以信願執持名號,則一一聲中皆悉具多善根福德」。

民國十九年二月,印祖七十歲時,從上海到蘇州報國寺閉關,舖蓋衣箱附著許多臭虱,致使關房、會客的窗口,及窗外茶几爬滿臭虱。寺裡想請入內代為收拾,印祖嚴拒不許,說:「此只怪自己無道德。古高僧,不耐臭虱之擾,乃告之曰:『畜生,你來打差,當遷你單。』虱即相率而去。吾今修持不力,無此感應,夫復何言?」泰然處之。三年後,臭虱忽然絕跡。信願念佛人,現世即能獲得十種勝利,果然。

民國二十八年,錢穆先生因母親過世,從大後方回到蘇州,親聞一則印祖的故事。當時印祖在蘇州城外的靈巖山寺,有一伙頭工人隨侍。除夕,印祖賞他數百文錢。晚餐後,伙頭要回家,印祖說:「汝今夜仍當返。」伙頭想:既然下山回家,必當明晨再回。

伙頭下山,有盜在半途強了他的錢。伙頭想身無分文,便轉身回寺,面見印祖。印祖說:「錢仍當送回。」搶錢者見夜色已暗,即到靈巖山寺求住一宿。伙頭一開寺門,見到搶錢者,高興的說:「你果然送錢來了。」搶錢者不知搶的是伙頭工人,只得招認,並請拜見印祖,跪求留寺落髮。印祖勸他回去,好自為人。

錢穆說:「此事傳出,來者如市。」印祖「念佛有得」的故事,從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道出,令人不得不信。

成善好器

聞思修三慧,依《毘婆娑論》分成三品:聞所成慧是下品,思所成慧是中品,修所成慧是上品。聞而不思,如人種田,不栽種子。思而不修,如不灌溉除草,最終無法結出果實。

智者大師《金光明文句》,以「覆器、漏器、穢器」比喻:「散心名覆器」,雖聞而不用心聽,無有受潤,如同將裝水器倒覆,裝不了一滴水。「忘心名漏器」,聽而不思惟,不能深趣旨趣,如漏個洞的器具,也裝不住水。「倒心名穢器」,思而不修,不能證理除去垢穢煩惱,雖裝了水也是髒水。

雪公云:「聞、思為佛學,修持為學佛,二者本不可分。修而不學,盲人瞎馬,謬錯必多。學而不修,說食數寶,成為戲論。」故聞思修三者必得具足,乃成有用之器。

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,聽佛所說的法,「無散亂心,如不覆器。無忘失心,如不漏器。無顛倒心,如不臭器。」阿難尊者,隨佛聞法,無「散亂、忘失、顛倒」三種過失,故能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,成為難得的「善好器」。故佛陀一代時教的結集弘傳,多賴阿難之功。

(全文完)




【前期連結】學佛成器.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