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眾生善友
●直靜

【圖說】文殊菩薩,用哀愍、無倦、善詞,度化上金光首。

有一次,佛在舍衛城的靈鷲山遊化,山下城裡有個超脫絕俗的女人,名叫上金光首。她相貌端正、美麗動人,身上發出金色的光芒,國王、太子、大臣、長者等男人,都對她興起染愛心。

有一天,上金光首陪畏聞長者子去市場買東西,然後到「觀園」遊賞。文殊菩薩知道度化她的因緣成熟,便在途中化為一英俊少年,全身發出耀眼的光芒。上金光首看到少年發出的光,遠遠超過她的金光,於是便對他的衣服生起貪戀心。

這時,文殊菩薩令多聞天子化作男子來勸她:「你不要生貪心,他是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,可以滿足一切所願,你需要什麼?」

上金光首說:「我不需要別的,最想要他漂亮的衣服。」

文殊菩薩回答:「大姊!你若能發無上菩提心,我可以把衣服送給你。」

上金光首不懂什麼叫菩提,為了得到文殊菩薩的金衣,就請問何為「菩提」?經文殊菩薩教導,她宿世善根成熟,當下就發菩提心,奉持五戒。文殊菩薩善用方便法,成功的度化了上金光首。這個故事,出自《大淨法門經》。

在《瑜伽師地論》,說明菩薩度眾生,須成就八支要件,才能圓滿方便善巧度化,堪作眾生的善友。

一要「住戒」,守住菩薩的種種律儀,安住不動,無缺無敗。

二要「多聞」,成就覺悟的智慧。

三能「具證」,隨一種勝妙善法來修證,證得止觀定慧。

四能「哀愍」,內心具足慈悲,能捨自身現在的法樂,精勤無倦怠地饒益眾生。

五能「無畏」,為他人宣說正法教化時,不會因恐怖而忘失正念與辯才。

六要「堪忍」,對於別人的輕慢恥笑,調戲嘲弄,粗鄙的言語,或是違抗拒絕,及種種非和顏愛語,都能忍辱。

七要「無倦」,菩薩氣力充盛,能多思慮抉擇,面對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,優婆夷等四眾說正法時,言語不會遲鈍,內心不會疲倦。

八要「善詞」,語言具足圓滿,能守護法性,言詞辯解了了分明。

以上菩薩度眾的八支要件,把菩薩作為善知識、善友的內涵全盤托出。如文殊菩薩用哀愍、無倦、善詞等支,度化上金光首。今生有幸學佛,應學習菩薩六度萬行精神,幫助眾生,作為他人的善友,同生極樂國。





【前期連結】以毒藥為甘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