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偉大史家司馬遷】
孔子世家.十
●王令樾

孔子的言論教誨
禮制

孔子時代,周朝王室衰微,禮樂廢弛,《詩》、《書》也殊缺不全。

孔子探究夏、商、西周三代的禮儀制度,釐定《書》的篇次,上起唐堯、虞舜,下至秦穆公,依照事情的先後加以整理編排。

孔子說:「夏代的禮制我還能講,但是夏的後代杞國,已經不足以取證。殷商的禮制我能講,殷商的後代宋國,也不足取證。如果杞、宋兩國有足夠的文獻,我就能徵驗這些制度。」

孔子考察殷商及夏代禮儀制度所作的增減,說:「將來即使經過百代,那增減變革情形也可以推知,那是文與質內外的互融。而周代禮儀制度參照夏、商二代來制定,禮儀豐富又盛美,我遵循周代禮儀。」古禮改變的是禮制的禮儀文采,不變的是禮的本質。

詩樂

孔子曾對魯國的樂官太師說:「音樂是可以通曉的。演奏剛開始的時候,要五音配合一致,專注而齊整。接著音樂展開,樂聲純淨和諧,節奏明晰,連續不斷,直到樂曲演奏完成仍餘音繚繞。」

孔子又說:「我從衛國返回魯國之後,訂正古詩及其樂曲,使《雅》、《頌》各歸原來的樂調與性質。」

古詩有三千多篇,孔子刪掉重複的,取合於禮義的三百篇(孔子刪詩一說需存疑,後人考證,並無從三千刪為三百之事,司馬遷依據的資料恐有誤)。往上取自商朝始祖契、周始祖后稷的詩,中間取敘述殷、周兩代盛世的詩,最後取的是記述周幽王、厲王政治缺失的詩。

周幽王寵愛褒姒,荒廢國政等,都開始於夫婦倫常的敗壞,所以說:以敘述夫婦倫常的〈關睢〉樂章,作為國風的第一篇,〈鹿鳴〉為小雅的第一篇,〈文王〉為大雅的第一篇,〈清廟〉為頌的第一篇。

三百零五篇詩,孔子都能配以音樂,以求合於《韶》、《武》、《雅》、《頌》這些樂曲的音調。先王的禮樂制度從此才又能稱述,完備了王道,成就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樂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六藝。

周易

孔子晚年喜歡鑽研《周易》,作〈彖辭〉、〈繫辭〉、〈象〉、〈說卦〉、〈文言〉等《十翼》。孔子讀《周易》,把編穿書簡的牛皮繩弄斷了多次,曾說:「再讓我多活些年,這樣的話,我就可以無有大的過失了。」

(待續)



【前期連結】孔子世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