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的「能近取譬」.五
●三學


以植物譬喻

「子曰:苗而不秀者,有矣夫,秀而不實者,有矣夫。」(〈子罕篇〉)

稻麥播種、插秧後,先長苖,有足夠的水分陽光肥料,就能「秀」吐穗開花,故農歌有「六月六,看榖秀」。稻麥開花後,再悉心養護,便能成「實」,穀穗結實。

孔子生於魯地曲阜,常見農人莊稼工作,故以「苗,秀,實」作喻,學者有心共學,如稻麥長了苗。若不繼續長穗,如學而不立。雖志於學,也學得而立,最後卻不得結果,則如秀而不實。

《文心雕龍.哀弔》云:「苗而不秀,自古斯慟。」清代劉寶楠《論語正義》,指出六朝以前都認為孔子以此比喻顏淵,雖好學卻早夭,故有此慨。雪廬老人云:「不必定指『惜顏』。做事總得有結果,幹到底。學儒要如何使人格結實圓滿,不損害人,處處講恕道。」


「子曰:歲寒,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。」(〈子罕篇〉)

一年終了,時際大寒,天降風霜大雪,無邊萬物蕭蕭下,此刻唯有松柏舊葉仍茂。凋謝時,新葉已長,故云松柏長青。

孔子睹歲寒松柏,有何感慨?皇侃歸納兩點:

一是「歲寒別木,遭困別士」,百花凋於秋風霜降,隆冬時萬物只剩松柏最後凋謝。遭逢困頓,最能辨別士君子,誰能於道有恆。故《莊子.讓王篇》云:「天寒既至,霜雪既降,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。陳、蔡之隘,於丘其幸乎。」孔子周行各國,困於陳、蔡,見松柏於寒冬猶青,心裡慶幸所志之道,因此困阨,更顯難得。

二是「其緒有傳,其風有繼」,有德之人,餘緒傳諸後代,好政績得以代代相繼,一如松柏新葉,長於舊葉凋零之時。


「子路問曰:何如斯可謂之士矣?子曰:切切,偲偲,怡怡如也,可謂士矣。朋友切切偲偲,兄弟怡怡。」(〈子路篇〉)

子路請問孔子:怎樣做個能辦事、能處世的士人?孔子說,勤勤責勉,如竹節節,還要和和順順。如此便可說是一位讀書能辦事的士人了。朋友間,要如竹節,須懇切勤於規過勸善。對兄弟,則須和順相處。

劉氏《正義》說:「切切偲偲,怡怡如也」,是當時的常見語,記《論語》者恐人不明,便加兩句解釋語:「朋友切切偲偲,兄弟怡怡」。凡以物相摩按稱「切」,故切有責訓的意思。「偲偲」如竹有節,劉氏云:「朋友相勉,不使為非,其告語節節然,有所限制也。」勸諫朋友,須如竹節,有所節制,否則「朋友數,斯疏矣。」

(待續)
(明代.蕭雲從《歲寒三友圖》)
【圖說】孔子困於陳、蔡,見松柏於寒冬猶青,慶幸所志之道,因此困阨,更顯難得。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的「能近取譬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