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道 據德 依仁 游藝
──七十三年八月廿六日
啟蒙班師資訓練開示.中
●雪廬老人

道德仁藝風俗

今天我們這個啟蒙班,蓮社提倡的力量大?還是你們老師、家長的力量大呢?這得懂理啊!別人不提倡,這都是你們老師、家長良心發動的,這叫天地良心。現在人有沒有天地良心?有。有怎麼不辦呢?環境傳染,染的壞習氣太多了,外國不三不四雜亂無章的習氣,跟我們的風俗不合。中國的風俗是甚麼呢?四書上有很重要的一句話,中國文化都有,不過是難懂一點。頭一句難懂,第二句就好懂,第三句就容易,第四句就更容易了,現在我們推動就是按照這四個字走。

頭一個是「道」,這個字就很難講了,甚麼叫道?如有道明君、無道昏君,念中國書就注重這個字。學校裡以孔子為老師,信佛教以佛為老師。佛講道,孔子也講道,這個道誰懂得呢?人人都有,迷了就亂,明了就都沒有障礙了。道,志於道,心理訂上「道」這標準,標準以外莫論,咱訂的就是一個道字。我們這裡很注重道,短時講不通,暫且不講,等說完了,回去再講。

講第二個字「德」,據於德,道與德也有連帶關係。德是甚麼東西啊?只要不變動、不改變就叫德。不懂得道,懂得德就行。德比較容易點。

第三個字「仁」,有了道德,站得住,仁是从人从二,一個人字,有你、有他。孔子一輩子講這個仁,一切一切都是為大家謀幸福,一舉一動不是說空話,他拿出真心來,真犧牲自己,替大家謀幸福。佛家叫慈悲,孔子叫仁。辦啟蒙班,辦出來誰給你錢啊?啟蒙班辦得好,誰給你封一個官?沒有。咱們連名還不出示,吃飯還得自己往外掏錢,圖的甚麼?為的就是個人的子弟往好處走,為大家謀利益。你們的子弟,大了不當太保,不殺官劫庫,這不就好了嗎?這天下就求個平安,求個公安啊!有了這個「仁」字很好了,但是有這個仁字,怎麼個辦法呢?

第四個是藝,藝就是藝術,種種工業都是藝術,吃的、穿的、用的,這些物品,都是利益大家的。你做這個東西時,你得想這個東西做出來,對大家有沒有好處?

譬如,打仗的槍刀,還有火炮,那個炮不是現在的機器炮,如造一槍雙筒,大家一律反對。一筒打死一個人,這個可以的了,二個筒一出來,打死兩個人,這就是不道德,中國書是這個樣子。機關槍一打,打死多少人呢?中國人絕不發明,會也絕不發展。現在又造了原子彈,中國人絕對不作原子彈。要說中國會原子彈,念佛經你就懂得,沒念過中國書那有甚麼法子?中國不造這個,這東西造出來,禍害無窮。

今日之下,全球共存共榮,共殺共死,老百姓太痛苦了,受到多少壓迫。人人都有了原子彈,就不在乎這個,你放,我也放,老百姓的武力抵不住他,這是外國人弄的這一套。

我來到臺灣三十多年,三十多年前的臺灣同修,跟現在大不相同。現在人人吃飯是吃毒藥,沒有一個不吃毒藥的。從前賣飲食若裝上毒藥,這是喪了天良,這因果報應,大家都講。現在不講這個了,誰講因果報應就是迷信,要劫錢,殺官劫庫,這是豪傑,風俗到了這種樣子,這怎麼會好?

這幾年,為什麼要有啟蒙班呢?「蒙」,人下生以後,還沒開智慧,傳染性很大,教他學甚麼,他就學甚麼。本性原來有善惡,蒙是開蒙的時候,就熏染善的。啟蒙教學以道德為第一,有了道,往外推展這個仁,絕對不害對方,有益於對方,這才好。種種的工業都是對大家有利益的,與大家沒利益的一概不造,這是中國的文化。

(待續)
【圖說】中國的風俗是甚麼?志於道,據於德,依於仁,游於藝,這四句話,中國文化都有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.上 .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