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日再來兮 望西思懺公
●醒公


民國九十八年,三月七日,師,南投水里蓮因寺懺公,化度圓滿,歸西安養。是月二十三日,為師舉行讚頌會。海內外四眾弟子,以及仰慕道德之士,雲集蓮因,途為之塞。師之弟子甚多,頌師之德莫能盡。民忝為弟子之一,回憶昔日承師教化,感德無窮,謹綴銘心數言,略申思念。

時在民國四十五年間,民在外島,從事軍事新聞工作,聞有戒德莊嚴僧者,來自東北,弘化臺灣。民始心嚮往之。後以眼疾回臺北,住院治療。聞尚未出家之淨空法師言,知此嚴於戒律之僧,即是懺公。又以與民同住醫院之明訓法師,時亦未出家,然已親近懺公甚久,與民談及學佛因緣,知懺公駐錫埔里觀音山印弘茅蓬。民喜而請隨明訓入山拜懺公,途中想其戒律威儀,而有儼然難即之感。迨至拜見時,只見公溫和如春風。甚憾親近之不早。時,四十七年仲夏月。師知民嘗學唯識,遂於晚課後開示,謂修唯識觀,破盡我法二執,方能轉大圓鏡智,三僧祇劫乃成。不若以此會歸念佛法門,帶業往生,當生成就。然後為民傳授皈戒,使民成為五戒弟子。師之善巧攝受,令民時記在心。

五十三年春,民遷居臺中市,從濟南雪廬老人學儒學佛,後來協助老人,為寒暑假期大專佛學講座講唯識課程。師知之,甚為歡喜。後來在水里蓮因寺,舉辦齋戒學會,命民助講《百法明門論》,或講其他專題。講前,師特親為介紹。後又賜以善本《教觀綱宗》,命民兼學天臺教理。爾後又賜丁氏《佛學大辭典》,謂工具書不可不備。民在齋戒學會講課約十餘年,每次上山,自步道入口行至蓮因,沿途不聞囂,但見微風動樹,身心為之一爽。及至見師,威德慈悲,誠中形外。言教未至,身教先施,令民深記在心。復憶莘莘學士,齋戒修學,其來有自。

唐宋以來,韓歐程朱學派,論佛則闢之。而佛門亦有護法之士,論儒則小之。師則不然,嘗為學者講述〈學〉、〈庸〉,謂〈大學〉明德即是性德,謂〈中庸〉之天性即是人人本具之自性。其與佛說之真如本性無二無別。後聞民在臺中蓮社講述儒學,以及《論語》等諸經,至為欣喜,經常提示學子,研讀佛經,同時亦須研讀儒經,以是圓融修道,多方接引眾生。是亦令民感念不忘。

師弘正法於末法時期。戒律以嚴己,溫和以接物。教演性相諸宗,並闡儒學經論,一切指歸淨土。期諸眾生,不歷僧祇,當生成就菩提大道。生死海眾,待師長住世間,普施濟度。不意慈航頓歇,海眾同悲。唯師悲心無盡,蓮邦暫住,必然再來。然而來時,何年何日,不知也。言念至此,思不盡也。

民國九十八年歲次己丑閏五月弟子徐醒民拜述于臺中。

【圖說】懺公,戒律以嚴己,溫和以接物。教演性相諸宗,並闡儒學經論,一切指歸淨土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苦海悲航一大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