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五
●雪窗研學小組

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!極樂國土,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,周匝圍繞,是故彼國,名為極樂。
【要解】
七重,表七科道品。四寶,表常樂我淨四德。周匝圍繞者,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。皆四寶,則自功德深。周匝繞,則他賢聖徧。此極樂真因緣也。
問:約所受用釋之「約」應作何解釋?
答:約是指「就」所受用來解釋「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」。依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,「約」謂某事約歸於某局部,即限定在一定的範圍。在這裡即限定在「所受用」這個範圍來解釋。
問:上一層的科目是「釋」,是要解釋什麼?這段經文的科名又是什麼呢?
答:上一層的科名是「釋」,分為「約能受用釋」及「約所受用釋」。這一段科名是「約所受用釋」。
  「釋」是解釋前面的「徵」,即釋迦牟尼佛自問「彼土何故名為極樂」的問題,然後就著能受用、所受用兩個部分來解釋。即先徵起一個問題,然後再來解釋。
問:周匝圍繞,周匝是周圍環繞,則周匝與圍繞有何不同?
答:周匝是遍滿、周遍的意思。圍繞指欄楯、羅網、行樹,圍繞在聖賢住的地方。極樂世界遍滿七重欄楯、羅網、行樹,圍繞著住處。處處都是四寶七重圍繞,沒有一個地方漏掉。
  這在蕅益大師《要解》初稿裡如此寫著:「周匝圍繞者,彼土佛及菩薩并諸聲聞,其數無量,則有無量住處,亦有無量七重欄楯、羅網、行樹遍滿彼國,處處莊嚴,不可窮盡,故云周匝圍繞也。」
問:為什麼這裡要強調周匝圍繞?這對我們有什麼吸引力?為什麼往生以後可以住在四寶周匝圍繞的地方?
答:這一段經文是講環境上的快樂,環境的快樂要如何述說,才會吸引人?環境有二種,自然環境、人文環境。
  從「周匝圍繞」即顯出「他賢聖遍」。每一處住的非賢即聖,所以住在極樂世界裡面,鄰居都是諸上善人。「里仁為美,擇不處仁,焉得知?」極樂世界每一個地方都是周匝圍繞,都是他賢聖遍,自然環境、人文環境都是絕佳的。
問:一往生到極樂世界就能成賢成聖嗎?對「他賢聖遍」如何解釋?
答:我們剛往生到極樂世界時,應該既為凡夫,又為聖人;既非凡夫,又非聖人。何以見得?後面《要解》講到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的地方,蕅益大師分析得很清晰。
  「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,感生俱會一處為師友,如壎如篪,同盡無明,同登妙覺。是則下凡眾生於念不退中,超盡四十一因位。若謂是凡夫,卻不歷異生,必補佛職,與觀音、勢至無別。若謂是一生補處,卻可名凡夫,不可名等覺菩薩。此皆教網所不能收,剎網所不能例。」
  「皆四寶,則自功德深。」既然是自功德深,就是賢,就是聖,此不以通途教理來講。按照通途教理,自功德深,賢就要三賢位,聖要登地以上。我們連賢都談不上;但是就淨土法門來講,一往生「自功德深」,既賢且聖。
問:如是莊嚴是誰成就?若單是阿彌陀佛成就,應由阿彌陀佛自受用,我們何能分享?然而如是莊嚴,除了阿彌陀佛示現這樣的極樂佛國之外,往生的人是否也一塊成就,到底出了什麼力,又是如何成就?
答:《要解》:「明上住處、生處種種莊嚴,皆是阿彌陀佛大願、大行、稱性功德之所成就,故能遍嚴四種淨土,普攝十方三世一切凡聖令往生也。復次,佛以大願作眾生多善根之因,以大行作眾生多福德之緣,令信願持名者,念念成就如是功德。而皆是已成,非今非當。此則以阿彌種種莊嚴作增上本質,帶起眾生自心種種莊嚴。全佛即生,全他即自。故曰成就如是功德莊嚴。」
  「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」,是阿彌陀佛大願大行成就,我們靠著阿彌陀佛的大願大行,去念這一句佛號,也能夠成就。而且這些欄楯、羅網、行樹已經成就。
  阿彌陀佛已經成佛,所以極樂國土已經成就。而我們的極樂國土是否成就了?我們是靠著阿彌陀佛的極樂國土,帶起我們的極樂國土。
(待續)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