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─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──
廣陳彼土依正妙果以啟信
(依報妙).六
●雪窗研學小組


【經文】
又舍利弗!極樂國土,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,周匝圍繞,是故彼國,名為極樂。
【要解】
七重,表七科道品。四寶,表常樂我淨四德。周匝圍繞者,佛菩薩等無量住處也。皆四寶,則自功德深。周匝繞,則他賢聖徧。此極樂真因緣也。
問:這段經文「極樂國土,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,周匝圍繞」,為什麼「故名極樂」?
答:這一段在談極樂的依報妙。經文一開始,從往生極樂能受用的人,本身無有眾苦,但受諸樂;再就所受用的部分,總括的講:「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皆是四寶,周匝圍繞」。
  ○七重
    在《無量壽經》及《觀經》,講的七重其實是無量重。為什麼在《阿彌陀經》,把無量重變為七重呢?《阿彌陀經》包含前兩經的意義,故用七重做表法,顯出極樂世界的法。七重顯示三十七道品,重點在道,即菩提。整個極樂世界都是道法圍繞,無論行樹、羅網,到任何角落,通通是菩提道法,都可以使我們覺悟。
  ○四寶周匝圍繞
    四寶在《無量壽經》及《觀經》,其實是七寶乃至無量寶。為什麼《阿彌陀經》把七寶濃縮成四寶?因為要顯「常、樂、我、淨」四德,即本性顯示出來的德。四寶表往生的人功德很深,周匝圍繞也是表法,表旁邊周圍都是聖賢。顯示自己功德深,旁邊的又是這麼清淨莊嚴。
    所以整個依報來講,普遍的都是菩提佛果,而且本體上是涅槃所現出來的四德,然後佛菩薩圍繞,把整個依報做一個總括來說。
    蕅祖的注解:「皆四寶,則自功德深;周匝繞,則他賢聖遍。此極樂真因緣也。」這就把為什麼七重、四寶就是「極樂」的原因講出來。
    這幾句本來初稿的《要解》沒有,後來蕅祖修訂時,把這一段經文的要義提煉出來。
問:念佛人什麼時候修過七科道品?
答:祖師注解「以果顯因」,知苦、斷集、慕滅、修道,一般而言,修道是修三十七道品。但我們修的是念佛法門,念佛法門為什麼是道品?信願念佛的人,要持戒,念佛要一心故有定,至少要伏惑,這就是戒定慧。有這戒定慧,雖然我們沒有照七科道法的品類逐一來修,但是也有修七科道品的內涵。
問:四寶,表常樂我淨四德,念佛人什麼時候修這四德?什麼時候才會具有四德?去到那邊,怎麼樣受用到這四德呢?
答:為什麼念佛可以開顯常樂我淨?如果能夠想清楚,我們應該會很喜歡念佛!對念佛也會深具信心。
  《阿彌陀經》的體是實相,也有祖師說《阿彌陀經》的體就是常樂我淨,照《阿彌陀經》這樣信願念佛,就可以顯常樂我淨。
  常樂我淨有什麼好處?《便蒙鈔》講得很清楚:「常者,無量壽故。樂者,但受諸樂故。我者,無量光故、具八自在我故。淨者,淨土無染故。
  「」是無量壽,念佛可以得無量壽,這是健康長壽的福報。
  「」是但受諸樂,念佛人但受諸樂,就能夠無有眾苦。按雪公說,念佛有得者,不會發生意外,不會橫死。
  「」是自在,念佛者能夠知道煩惱、降伏煩惱,當然能夠開智慧、得自在。
  「」,念佛人能夠得「淨」,無染;真念佛人會持戒,不作奸犯科,通身清淨。
  所以真念佛人,每一聲佛號都在開顯常樂我淨。這樣子用功顯發,往生後就能生到──七重欄楯、七重羅網、七重行樹,四寶打造的世界。真念佛人,平常就在營造這個因,所以「以果顯因」。這個表法非常有意思。
(待續)



【前期連結】《彌陀要解》研討紀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