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偉大史家司馬遷】
孔子世家.十三
●王令樾

孔子的晚年
孔里

孔子過世後,葬在魯城北面的泗水旁,弟子為他心喪三年。「心喪」是指在祭禮上如同喪父的禮儀,只是不著孝服。泛指心中哀傷悼念如守喪一般。

而後大家道別離去時,相對哭泣,又各盡哀戚,有的就又留下來。只有子貢在墓旁搭建房子守墓六年,然後才離去。

弟子及魯國人,搬遷到墓旁居住的有一百多家,因此把這裡稱為「孔里」。

祭祀不絕

魯國世世代代相傳,每年都按四季祭祀孔子,諸多儒者也在墓旁,講習禮儀、鄉飲、大射等儀式,發揚孔子的教化。

孔子的墓地有一頃大。孔子故居的堂屋及弟子們所住的內室,後代改成孔府,收藏孔子生前的衣服、帽子、琴、車、書籍。直到漢代,二百多年間沒有斷絕。

漢高祖劉邦經過魯地,用牛羊豬三牲俱全的太牢禮祭祀孔子。

諸侯、卿大夫、宰相到任,常常是先去拜謁孔子墓,然後才去就職處理政務。

澤被後世

孔子兒子鯉,字伯魚,死在孔子之前。伯魚生伋,字子思,作《中庸》,而後世代相傳不絕。

太史公說,《詩經》有這樣的話:「似高山般令人瞻仰,如大道般讓人遵循。」雖然我不能達到這種境界,然而內心嚮往。我讀孔子的著述,可以想見他的為人。到魯地,參觀孔子的廟堂、車輛、衣服、禮器,見學生們按時到孔子舊宅演習禮儀,我徘徊留戀不願離去。自古天下君王乃至賢人很多,活著的時候榮耀,死後什麼都沒有。孔子是一個平民,他的名聲和學說傳了十幾代,讀書人尊崇為宗主。從天子王侯起,到中國學子,凡是講述六藝的人,都以孔子思想為衡量對錯好壞的準則,可以說孔子是最崇高的聖人。

孔子的學術思想,成為中華道統的核心;孔子為人處世的原則,成為後代世人的規範;孔子的教學方式與內涵,成為教育遵循的圭臬;是以孔子是至聖先師,時代楷模。而今聖人教化不再,先師規勸消失,人不成其為人,道統如何發揚其價值?家國又如何存續於萬世?讀畢,可不慎思乎?

(完)
【圖說】孔子過世後,葬於魯城北面的泗水旁,弟子為他心喪三年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孔子世家